•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朱略
  
安家(建筑与工程)
2022年9期
深圳地铁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 深圳市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轨道交通方面的建设也有着明显的进步。为了加强轨道交通车站顺利且有序的运营,满足对于人们对于更加优质、更加便捷、更高效率的交通需求,强化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轨道交通运营时免不了会出现一部分安全风险,因此本文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以便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和对策

虽然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水平在不断提高,面对运营当中的风险也能及时控制,但那些微小、隐藏的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因此如何加强对于风险的分析和控制,加强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风险思维,加强乘客的安全意识,都是当前在轨道交通运营中所需要着重考虑的。只有确保把轨道交通运营当中的隐藏风险缩小到最低,才能确保轨道交通在运营当中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也能让乘客在乘坐轨道交通时感到安心、放心。

1、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1机械设备维护问题

不管是对于轨道交通本身还是轨道交通站的主要机械设备,还是材料上的运用,或者是用电线路上的搭建,甚至对于机械的维护都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在轨道交通运营当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设备老化,或者保养不及时的情况。例如供电设备,一旦由于操作失误或者设备老化超过了电流数值,线路温度上升而产生的火花很容易造成火灾事故。还有像是对通风设备的不关注,缺少对交通工具的维护,缺乏对于轨道的良好保养等等,也有可能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而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中,虽然制定了一定的日常安全检查和设备检查制度,但由于部分单位制度设定并不完善,因此班级管理在落实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缺乏目标、缺乏设备、缺乏人工的情况,导致无法对轨道交通机械设备展开全面检查。而且班组和运营单位之间联系不密切也容易出现事故反馈不及时、设备更换效率低等情况,进而很容易影响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

1.2基层工作人员团队问题

轨道交通的日常管理对于轨道交通基层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知识储备要求以及体能上的要求是极高的。由于部分员工缺乏安全意识,没有很好的职业素养,很容易造成日常安全检查的疏忽;也有的员工不注重专业知识的查漏补缺,很容易造成问题发生时不能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错过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间,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而且对于轨道交通人员的身心健康也应该有着极高的要求,避免工作人员缺乏忍耐力和承受能力,当然也需要相关人员有责敏锐的感官能力,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过很多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并不注重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引导,因此很容易造成基层工作人员素质不足、基层班组团队工作涣散等情况,这对于轨道交通班组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运营决策的落实都是非常不利的。

1.3乘客隐患

由于乘客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因此部分乘客很容易给轨道交通在运营当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例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公共场合吸烟等问题,甚至会出现过度拥挤以及乘客发生矛盾等问题,都有可能给轨道交通运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虽然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制定了相应的乘客管理规章制度,但在落实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基层工作人员执行力度不足,或者执行过于死板,因此很容易出现和乘客产生矛盾的情况,这对于轨道交通口碑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运营单位如何进一步优化乘客管理条例是非常重要的。

1.4环境问题

在轨道交通的长久运营当中,难免会受到一些自然环境的影响,诸如风霜雨雪、甚至短暂的地震等等带来的问题是在日常维护当中所无法避免的,因此一定要养成风险意识,加强对于相关风险的防护教育,做到未雨绸缪,才能避免自然环境因素所带来的风险。不过很多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并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便将相关工作直接让基层单位自行处理,因此很容易造成相关设备不齐全、工作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应急事件无法得到妥善处理的情况。

1.5管理的问题

在轨道交通运营当中,大多数隐性的风险都是由于管理上的疏忽和不严谨所造成的,由于管理制度的缺失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的不严格,导致在日常安全检查和防护中造成一定的疏漏,有的部分甚至在检查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没有进行详细检查,很可能对部分隐藏风险造成忽视,进而引发更大的安全隐患。

总的来说,虽然造成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核心依然是各层级管理之间的关联不太完善,加上落实效果不好,因此很容易造成管理效果不佳的情况。

2、加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措施

2.1加强对于设备的维护和更新

为了避免由于设备原因而造成的安全问题,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而班组单位也需要积极落实相关制度吗,时常对相关设备,做好及时的检测、维护和更新,及时替换老旧零件,加强检测水准和维修水平,完善好防护措施,保证轨道交通在运营过程中的设备安全。而且安全测试水平一定要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安全标准,如果相关设施需要替换的话则需要第一时间上报给运营单位,运营单位要快速进行响应和设施采购以及更换,设施替换也要符合一定的安全标准,所要替换的设施一定要保证是最新的设备。同时相关班组要采用好风险预警系统,对运营设备中潜在的小风险及时作出探测和反应,帮助安全监测和维修人员提前做好对问题的预防准备,可以及时采取最有效的维护和预防措施,避免更大的问题发生。

2.2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知识储备

轨道交通运营单位需要定期安排相关基层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和考察,不断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水平和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标准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避免出现因为不规范行为而产生的安全事故。而且还要提升安全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思想道德的培养,提高安全意识,认识到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对于安全人员的管理,设定奖惩系统,要根据事故的发生情况及时有效地追究负责人责任,一定要保证安全管理方面的万无一失,才能确保轨道交通运营工作能够更加安全。

2.3加强乘客管理

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一定要不断完善轨道交通乘客管理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也要确保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妥善管理,避免出现强制管理而造成乘客不满的情况。而基层相关部门一定要利用好警示牌、口头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手法加强对于人民群众安全知识的普及,也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让人们认识到轨道交通安全防护的重要性,要让人民群众为轨道交通的安全防护做一份贡献。而且还要建立好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于违反安全规范的乘客要予以警告,多次违反的要严重教育和惩罚,让乘客意识到安全防护是每个人必须要遵守的责任。

2.4加强事故演练

轨道交通基层班组需要不定期展开相关事故的应对和演练措施,例如火灾演练,基层班组可以组织部分居民进行火情疏散演练,这不仅有利于事故发生时的及时处理和控制,还能有效加强宣传效果,确保市民认识到安全防护的重要性。也要不断对相应预防措施进行完善,对于事故报告进行总结和编制,并且反馈给上级运营单位,减少甚至杜绝事故的发生。

3、结语

总而言之,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关乎着每一个轨道交通运营人员和乘客的安全,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视,加强对于安全防护的宣传,保障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检修,确保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这样才能让轨道交通在运营当中变得更加让人放心。

参考文献

[1]沈菲.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C]//2020万知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智慧工程一),2020:61-68..

[2]陈梅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剖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7):288.

[3]刘璇.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21(10):96-9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