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OBE理念对生态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合理性研究
OBE理念是成果导向教育简称,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成果,摈弃传统教学中完全以老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评估学习成果及关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促进教学和学习过程可以持续改进[1]。
生态学专业作为国内各大院校的重要专业,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2]。作为师范院校的生态学人才培养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够在生态、环境、环保相关的科研机构、职业技术学院、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安全等与生态学相关领域的工作,具备较强生态学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3-4]。
(一)生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目标
生态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包含: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公共必修、公共选修及实践五个组分,涵盖了理论、操作的不同内涵[6]。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修订了《2020版培养方案》,除本科教育统一的公共必修课外,在夯实生态专业课基础的前提下,新的培养方案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了《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环境监测与环响评价实验实训》等一系列实验课程,对生态专业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步加强。运行一年后,仍存在课程设置与社会对生态学专业人才需要的部分脱节,学生进入用人单位后动手和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因此,仍需拓宽知识视野,加强学生对新兴生态学知识的掌握。目前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时数略少,后续还需细化这部分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其创新思维养成[7]。
改进目标:
(1)优化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
生态学是一门新生的多学科融会、贯通形成的与生命、环境、自然及人与和谐思想建设息息相关的热点学科,其知识体系涉及现代科学的诸多领域,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8]。这就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持续更新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加强通识教育的培养,如增加基于R语言生态统计课程,培养学生熟练使用 ArcGIS、Lidar360、AutoCAD、3Dmax、ENVI、QGIS 等生态学专业软件的能力,在培养方案突出生态学理论和应用并举特点。
(2)生态学实验教学与创新素质培养
现阶段培养方案的实践部分共构建了基础生态学实验、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体系[29]。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理念应处理好基础与专业、宽口径与专业人才的关系促进以生态学专业的良性进步[10]。在此基础上应加强与国内一流大学多方位的交流合作,近期生态学专业已参与云南大学主持的生态学野外实习课程虚拟教学团队,为后续本专业实践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基础,使学生具备夯实的生态学、生物学以及环境科学范畴的基础知识,拓宽对生态意识、生态地理学、生态幅、生态位等知识的领悟,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应用生态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及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在就业时能够在院校、院所、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行政部分开展生态学教研、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等领域具备夯实的竞争力,具备较宽的职场生态幅。
(3)坚持OBE理念,完善考核考评机制体系
确立以过程考核为基础、应用能力考核为重点、全面考核为宗旨的综合考核方式。以应用能力考核为重点、全面考核为宗旨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是检验和巩固实验教学成果的重要保证。实验教学考核的范围贯穿了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总结(实验报告)、等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尤其重视设计实验的占比,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考试方式包括了理论考试(实验原理部分)、操作考试、答辩考试(实验设计的思路、实验结果的分析等)和小论文考试(对某项实验的综合认识和体会)。
(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调研内容
(1)进行校外同类型、同层次高校问卷调查,收集相同专业教师对我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对比相同专业的培养方案找出我们的优势和不足。明晰我校专业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当前教育发展实际,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的发展实际。
(2)在本学院内对全体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研本专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课程体系如何更好支撑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研究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偏差,了解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熟练程度和社会适应度。
(三)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的目标
(1)摸清我校各专业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与同类型、同等层次高校相同专业之间的差别。
(2)深入了解国际上相关领域发展,了解国家教育发展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差距,为调整培养目标提供依据。
(3)深入了解课程体系与现代科技发展、人文社会科学进步之间的差别,为调整课程体系提供依据。
(4)提高各专业办学理念,提升各专业师范专业认证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提升毕业生社会职业的竞水平,提升学校办学水准和社会服务能力。
结合OBE教育理念,坚持培养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以校内实验室指导为核心,以实习实践基地为依托的合作培养模式,建立了灵活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了学生创新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运用双向评价体系反馈实施效果,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类型的不同,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评价。增加与生态学课程内涵相关的综合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要求学生利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来解决现实的生态问题,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内容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教师与学生双向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段昌群.生态学教学理论探索与实践:21世纪大学生态学教学内容优化及课程体系建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友保,刘高峰.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与生态学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7(05):40-41.
[3]胡刚,张忠华.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3(10):52-53.
[4]李军,郭平,包国章,马小凡,康春莉.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生态学教学改革[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4(04):19-20.
[5]王光军,田大伦,闫文德,朱凡.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1):129-133.
[6]崔国发.生态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1(03):42-43.
[7]赵丽英,杜瑞卿,王云,田龙,李玉英.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生态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8(12):122-124.
[8]李鹂,袁志忠.案例教学法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实施初探[J].新西部(理论版),2012(08):157-158.
[9]田桂泉.应用生态学实践教学探索——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为例[J].内蒙古教育,2020(11):126-128.
[10]刘静玲,盛连喜.生态学教学基本配置的特色、困境及其对策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0(04):96-100.
哈尔滨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哈尔滨师范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改革专项项目(XJGRYP2022008)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