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背景下廊坊市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证研究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实现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双减”背景下廊坊市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点和难点,提出“双减”背景下廊坊市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引导学生高质量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三是统筹学校教育资源,保障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四是强化家校合作共育,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五是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构建长效工作机制。
关键词:“双减”;廊坊市;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要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要把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双减”政策是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为目标,针对目前教育“唯分数论”“减负不减质”的现实问题,进一步优化学校教学管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的实施使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可能。
一、“双减”背景下廊坊市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点
“双减”政策的出台,使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所减轻,同时也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廊坊市各中小学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不断转变教学方式,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促进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各中小学应坚守课堂主要阵地,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夯实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需求;落实“双减”政策,培养全方面发展人才;强化课后服务建设,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一)坚守课堂主阵地,提升学生身心健康
“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各中小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应积极贯彻落实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保证学生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同时,各学校还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学校应高度重视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各学校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眼保健操、跑操、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等。各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如田径运动会、跳绳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增强学生体质。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夯实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需求
根据“双减”政策要求,各中小学应进一步加强课后服务建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为导向,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课后服务。在课后服务的内容上,应针对学生不同需求,设计多样化的课后服务活动。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课后服务时间安排上,应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完成作业。在课后服务时间管理上,应加强学校管理与家长配合。在课后服务评价考核上,应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
(三)落实“双减”政策,培养全方面发展人才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关注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使其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此外,学校还应强化课后服务建设,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服务,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社会各界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强化课后服务建设,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廊坊市各中小学应积极落实课后服务政策,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切实满足学生对课后服务的需求。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各中小学应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相关制度,为课后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各中小学应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配足配齐师资力量,组建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师资队伍。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各中小学应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完善校内课后服务保障机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课后服务。
二、“双减”背景下廊坊市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难点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廊坊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教师专业素养、课堂教学质量、课后服务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四个方面对廊坊市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点进行分析。
(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他们需要承担起更多的教育责任。在课后服务和学生的课外辅导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学科知识上精益求精,同时还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面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要想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就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但是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师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如何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点。
(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廊坊市中小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堂教学重“双减”轻“双增”,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应试轻素养培养。二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还未完全形成,教师仍习惯于以讲代学、以问代学,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兴趣也大大降低。三是“双减”后学生作业负担减轻了,但部分教师备课不充分、上课效率低、课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
“双减”政策的实施,一方面要求学校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切实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求课后服务要切实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在这样一个新形势下,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但是,由于课后服务时间短、内容单一等问题,要想真正提高课后服务质量面临着一些难题。一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二是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三是家长参与积极性不高;四是课后服务时间不足、内容单一等问题;五是课后服务安全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课后服务时间得到延长,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与同学们交流讨论,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在学校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体验中获得成长。但当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活动的时间还不够,开展素质教育活动还不够深入,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成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双减”背景下廊坊市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
(一)引导学生高质量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双减”政策实施后,中小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课后服务的意愿有了明显提升。这说明,“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第一,完善“双减”政策配套制度建设。从微观层面看,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和教师评价制度;从宏观层面看,要进一步完善“双减”政策配套制度体系建设。第二,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通过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做好“双减”政策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双减”政策内容和要求,向社会传递“双减”政策的积极信号,帮助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双减”政策,积极参与到“双减”政策实施中来。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自己对“双减”政策的实施持肯定态度,认为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了课后服务水平,但也有部分教师对政策的实施持有消极态度。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学生学业负担的看法过于片面。教师应认识到“双减”政策对学生学业负担减轻、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的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一是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树立模范典型、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行动等方式,引导教师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机会,针对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开展针对性强、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三是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为教师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三)统筹学校教育资源,保障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一是统筹区域内教育资源。统筹区域内学校教育资源,是实现区域内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双减”政策实施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因此应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统筹区域内学校教育资源,尤其是教师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二是统筹社会资源。“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的需求大增。因此,学校应主动与社会资源对接,如社区、博物馆、科技馆、少年宫等,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课外活动。三是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城乡间的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四)强化家校合作共育,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在调查中,超过半数的中小学生表示自己的父母不能辅导自己的学习,并对学校和教师的作业管理表示不满意,这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双减”政策实施,学校要切实担负起学生“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教育管理职责。因此,在“双减”背景下,要强化家校合作共育,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协同发展。
首先,在“双减”背景下,应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念。教师、家长要改变“学校减负、社会增负”的思想。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中的两个重要场所,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树立正确家校合作观念。
(五)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构建长效工作机制
“双减”政策的出台,使廊坊市中小学校在减负的同时,要保证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要建立“双减”工作长效机制,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让中小学生享有更好的教育服务,为廊坊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建立健全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学校要充分利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细化评价内容、明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完善教师培训体系,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培训,着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三是健全家校合作机制。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途径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四是强化督导评价机制。教育部门要把“双减”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四、结语
“双减”政策的出台,给廊坊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让“双减”成为“双新”,让“双减”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契机,需要政府、学校、教师三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落实好国家、省、市相关政策,为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学校应主动作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此外,家长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理性看待“双减”政策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也才能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贾音,王立刚.“双减”政策后学校教育提质对策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1,34(10):17-20.
[2]韩天骄,苏德.“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提质的内涵、价值、路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2,No.424(05):42-48.
[3]郭中华,顾高燕.“双减”与教育高质量发展——一种批判教育学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22,No.422(03):16-21.
[4]周洪宇,齐彦磊.“双减”政策落地:焦点、难点与建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01):69-78.
[5]都晓.“双减”视域下课后服务的难点与进路[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03):121-132.
[6]项建达.“双减”政策下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实践探索——以浙江省瑞安市实验小学为例[J].中国教师,2022,No.345(02):42-45.
[7]杨小微,文琰.“双减”政策实施研究的现状、难点及未来之着力点[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04):25-38+2.
2023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双减”背景下廊坊市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证研究(课题编号:202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