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才观及其现实意义

刘楠
  
城乡建筑媒体号
2023年6期
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 河北张家口 075000

摘要:在我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人才一直是当政者与政治家们研究、谈论的核心话题,在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才观,承继其精华,作到“古为今用”,对做好当代人才工作大有助益。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才观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才观

(一)尚贤——“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是北宋学者胡瑗的一句名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要治理有序,社会要繁荣稳定,人才很重要,人才在“天下大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历来重视人才,特别是统治者和统治阶级都重视人才对于国家、社会和统治的重要作用。《孟子》中指出:“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的意思是尊敬并重用贤能的人,使得这些杰出人才身居高位,那么天下有才有德的人都会感到高兴,而且都会愿意在这样的朝廷做事。这就说明了形成尊重人才的氛围,能够吸引更多人才服务于统治阶级。中国古代历史上,求才若渴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燕昭王为求千里马,千金买马骨,筑黄金台求贤,燕国日益强盛。信陵君屈尊枉驾、谦恭下士,礼请夷门抱关者侯赢与屠夫朱亥,感动了二人献奇计发兵救赵。东汉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诸葛亮,得以平定天下。曹操的《求贤令》更是迫切地体现了他对人才的渴求。短短时间内就能形成国富民安的唐朝盛世,是李世民对“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坚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证明了人才是治理国家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

(二)选贤——“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德才兼备历来是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于人才素质要德才兼备有大量的论述,其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典型代表。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司马光的大致意思就是对于人才而言,德和才都很重要,品德修养是统帅,才华能力是辅助。这句话强调德才兼备,还指出了“德”在人才的素质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甚至是第一位的素质。司马光还从德才的角度把人分为四类:“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并表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在他看来,如果选不到圣人、君子,与其选用有才无德的小人,还不如用那些无德无才的“愚人”。司马光之所以如此认为,因为“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儒家经典《论语》中强调 “为政以德”、“君子之德风”、“导之以德”、“君子怀德”,都是强调从政人才要以德为第一位,孔子所列四科,以德行为第一,其最杰出的弟子颜渊、闵子骞,均是以德行著称的。可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才标准的重要性。

(三)用贤——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所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人才也是一样,世上少有全才,绝大多数人具有某些方面的长处,同时又有某些短处。因此,用人者应该知人善任,做到“用当其才”。清代诗人顾嗣协的一首《杂兴》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诗曰:“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汉高祖刘邦可谓用人高手。他深知“随陆无武,绛灌无文”,即安排厚重少文但能带兵打仗的周勃、灌婴担当指挥军旅的重任,充分发挥其决胜千里的才能;而对长于谋划的随何、陆贾,则令其运筹于帷幄之中。可见,人才的“长”与“短”也是相对而言的,用错了,“长”即变成“短”;用对了,“短”即变为“长”。用好用活人才,就要善于扬长避短,量才而用,做到“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使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另外,任用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古人云:“人才异能,备体者寡”。春秋时帮助齐桓公称霸的管仲,就犯过贪财奢侈的毛病,但孔夫子仍然肯定他有“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维护中原文明之功,称赞他是“仁人”。又比如汉高祖刘邦的直臣周昌有口吃的毛病,再造唐室的名将郭子仪生活奢华,这些人物都有不少小毛病,但在事业上却都有重大建树,为后世人敬仰和称道。如果一味指责其缺点,排斥而不加重用,怎么可能使其大展才华,名垂青史呢?可见,选用人才要用其所长,不可求全责备。

二、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才观对我们做好人才工作是大有裨益的。我们要继承中国古代人才观的精华,结合当今的形势做到“古为今用”。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当前,国际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参与并逐渐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可抵挡。国内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对人才的渴求空前强烈。所谓才干能力,其内涵极为广泛。世界上各行各业有千万种,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有能人、佼佼者。可以说,凡精通某一行业的技能,具有创造性作为的人都是人才。这些人才只要他爱国爱社会主义,都是我们需要的,这种人才愈多愈好,多多益善。因为我们从事的现代化事业本来就是千百万人民的共同事业,什么样人才都需要。因此作为领导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重视人才工作,充分发挥人才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其次要爱才惜才。“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作为领导者要努力营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要抛弃“任人唯亲”的陈腐观念大力培养、大胆使用并提拔优秀人才真正做到将才能、实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

最后,要正确选人、用人。选人要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录标准。用人首先要做到以事择人,人岗相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按照唯物辩证法观点,事物总是对立统一的,人才亦是如此。人的优点和缺点是并存的。我们在任用人才时若求全责备,百般挑剔,那么,所选之人只能是一些平庸之辈。所以领导者一定要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支持各类人才,对人才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有希望,整个社会才会形成一个敢于探索、敢于变革、敢于创造的风气。

古人十分重视人才,讲究用人之道,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概括用人方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学理论。这在当代社会同样适用。所以我们用好这份宝贵的遗产,做好当代人才工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