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声势律动教学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声势律动教学法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音乐的声音、节奏和韵律为基础,通过声势律动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与表达能力,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本文将探讨声势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声势律动;课堂应用
引言: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通过声音、节奏、旋律和和声等元素的有机结合,触动人们的听觉,产生美的感受。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全面而综合的素质,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等多方面的素质,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越来越被重视。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一、声势律动教学法概述
声势律动教学法是一种音乐教学方法,包括声势、律动这两部分,通过音乐的声音、节奏和韵律的变化,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等特点,创造不同的声势效果,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律动。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声势律动,可以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与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法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乐曲和活动,设计不同形式的声势律动。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视觉教具和肢体语言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律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此外,通过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应用,教师还可以课堂的氛围营造和评价反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激情,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利用团体合作的方式,分组进行声势律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及时给学生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增强他们对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二、声势律动教学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一)随音附和,感受节拍规律
音乐的节拍是其基本的律动元素,通过引导学生随音附和,可以让他们亲身体验到音乐中的节拍感。随着音乐的播放,学生能够通过身体的动作、拍手、跳舞等方式与音乐节拍进行互动,从而真实地感受到音乐的律动和流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明朗、易跟随的歌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歌并同时演示出合适的身体动作,通过口齿清晰地念唱歌词和演示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歌曲中的节拍规律。例如,在教学《雪花飞舞》这一音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聆听音乐,然后带领他们跟随节奏进行拍击,体验和感受节拍规律,通过身体动作与声音结合,如拍手、敲击教室桌子或任何可发出清晰声音的物体,创造出有规律的节拍。或者,可以给学生分发简单的打击乐器,如鼓、手铃等,让学生按照音乐的节拍敲击乐器,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准确地跟随节拍,感受音乐的律动。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音乐的节拍和律动上,才能够为之后深入讲解声势律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表演技巧提供切入点,学生在通过感受音乐节拍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声势律动的概念和技巧。
(二)肢体律动,调动学习兴趣
肢体律动是一种身体与音乐之间的直接联系,音乐通过肢体律动的形式,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形态和情感。学生通过肢体律动,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音乐的表达方式,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这种肢体与音乐的结合能够将音乐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具有体验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和表达欲望。例如,在教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一音乐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与音乐配合,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和音乐情感等因素进行肢体律动,这种简单的舞蹈动作,可以让学生运用身体的肢体动作来表达音乐的感受。通过进行肢体律动,学生可以在音乐中感受到节奏的变化、速度的快慢、音乐的起伏等,从而更好地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肢体律动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音乐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身体动作,从而加深对音乐要素的理解与记忆。此外,音乐是一种艺术创作,通过肢体律动的引导,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表达和创造。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特点和情感自由地进行肢体动作,从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深入赏析,发掘情感元素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拍规律,还可以深入赏析音乐,发掘其中的情感元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音乐的结构,如乐曲的起承转合、动静变化、高潮部分等,可以让学生了解音乐在不同部分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有更深入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的细节,如乐器的音色、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快慢等,更加细腻地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元素。例如,在教学《梦幻曲》这一音乐时,教师可以在音乐赏析环节渗透声势律动,引导学生通过拍手、跳舞等形式,体验音乐的律动和节奏,增强音乐赏析的互动性和身体参与感,并将这种律动感的体验与音乐的情感元素相结合,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音乐中的情绪、思想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赏析音乐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情感,或者让他们尝试用音乐外貌或者绘画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帮助学生发掘和表达他们对音乐情感的理解。通过创新的音乐赏析形式和全方位的赏析体验,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素养,不仅能够从直观的声势律动中感受音乐中的情绪、思想内容,还能够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思考,逐渐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教学法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与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高度匹配。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灵活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法的策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娟.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世纪之星—初中版, 2022(28):0082-0084.
[2]张峰华."声"动课堂 绽放"艺"彩--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师, 2022(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