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议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小学思政课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杜涛涛
  
城乡建筑媒体号
2023年7期
陇南市武都区五马九年制学校 陇南市武都区 746053

摘要:在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终身教育,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而思政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本身就是在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它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来开展,而且,思政课程在新时代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所在。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能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中小学;思政课;重要作用

1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小学思政课是学校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文化,其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念,还能够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和态度,是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

2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小学思政课中的重要作用实际体现

2.1为课堂教学提供保障

思政课程作为一门理论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校开展思政课程,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由于思政课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青少年自身的思想不够成熟和独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因为课堂教学是实现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应该结合思政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让学生在学校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时,也能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去。这样一来就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保障,从而让思政课程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2.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受到周围环境影响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环境对其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所学校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就会以积极主动、认真踏实、积极进取的态度来对待学习,那么,对于思政课教学来说,学生们也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学中,由于教师对教材内容比较熟悉、对知识掌握比较透彻,因此在课堂上也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和分析。而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也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1]。

2.3强化师生互动

思政课是一门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与老师交流的过程。所以,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爱祖国爱家乡”主题班会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家乡的变化”这一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分享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家乡建设的关注程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除此之外,通过这种互动,还可以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中处处有课堂、事事有学问。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4增强教师综合素质

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学校教师共同努力,因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而在这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所以,学校领导要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鼓励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和改革,以增强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都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来,促进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要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创新,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此外,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程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热情,还可以提高其综合素质[2]。

2.5建立校园文化品牌

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这一点是每一个学校都要努力做好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确定一个校园文化品牌,并且在建立过程中不断优化。另外,在建立校园文化品牌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此来吸引学生、服务学生。例如:学校可以在学校内部开展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团结友爱等方面的能力。另外,通过举办一些主题班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来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小学思政课中的重要作用发挥阻碍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将优秀的文化融入到学校中,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中小学并没有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学校的教育任务只是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其他方面都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3]。此外,一些中小学虽然意识到了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并没有真正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所以,这就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并不能很好地与思政课相结合。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就无法更好地发挥其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当前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3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小学思政课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建议

3.1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主力军,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决定了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因此,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4]。

一是加强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是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活动,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

三是通过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增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是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为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种校园环境文化,其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中。因此,学校可以在开展校园活动的过程中,注重挖掘思政课教学元素,通过举办思政课征文比赛、思政课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中的积极性。此外,学校还可以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社团活动中,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和兴趣。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和思政教师进校园开展思政课讲座和报告会等形式丰富的校园活动,以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和兴趣。

3.3重视学校环境建设,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环境育人”是一种新型的育人理念,其指的是通过学校环境建设,提高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学校环境建设,通过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校环境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教学环境、创设学习情境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比如:可以通过布置教室墙壁文化、建设校园名人墙、设计班级文化墙等方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和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创建校园主题活动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成长与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其思政课学习兴趣和热情。

3.4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新媒体技术是中小学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新媒体技术在中小学思政课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微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同时,可以利用微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对中小学思政课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中小学思政课的影响力。此外,新媒体技术还可以利用手机APP、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使中小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教育活动。因此,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将思政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展示和传播,进而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3.5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文化,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思政课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开展“我爱祖国”“我爱家乡”等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革命英雄事迹;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5]。同时还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学生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优秀典型事迹的宣传和推广,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向英雄学习。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6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加强家校合作

思政课是一门非常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其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还需要学生的实践操作,因此,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引导学生。然而,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思政课教学仅仅视为一门课程,忽视了家校合作这一重要途径。在中小学思政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此过程中,如果学校能够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加强家校合作,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由于家校合作不到位所导致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质量下降问题,还能够有效提升家校合作质量。因此,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来加强家校合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发布一些与思政课相关的文章、视频等内容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思政课内容。

3.7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心灵交融、情感共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管理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政治坚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问题导向,以培养时代新人为己任;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三全育人”;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师要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方法,多角度、多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要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思政课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思政教育活动。教师应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

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在中小学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以及国家教育方针,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开展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来宣传思政课程知识和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程是对他们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而且还可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本文系2023年度陇南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 《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小学思政课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3LNSK26)

参考文献

[1]周一帆.高校思政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7-28.

[2]孙梅.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1.

[3]姚继超.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研究[J].发明与创新(初中生),2019:55+28.

[4]魏东,许云.发挥思政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宜春学院学报,2010:53-55.

[5]王海东[1].探究新时期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切入点[J].新丝路:上旬,202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