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朱熹对闽南群众文化的影响

——以漳州地区为例

方霖霏
  
城乡建筑媒体号
2023年8期
云霄县文化馆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在整个儒家的文化长河中,有两座瞩目的丰碑,一位是孔子,另一位就是朱子。闽南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一大分支,闽南的儒学自从唐代陈元光开漳之后引进来,到朱熹施政在泉州,漳州等地区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闽南文化。本文以漳州地区为中心,重点阐述闽南儒学的发展历程与朱熹对闽南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群众文化 朱熹 儒学 漳州

朱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紫阳,晚称晦翁,谥号文。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潜研儒学,吸收了释道等精髓,编著了《四书章句集注》,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学术体系和规模,使理学成为之后几百年中国文化的学术道统。朱熹注重教育事业,长期教学,兴建书院,提出了“小学”,“大学”等教育理论。朱熹是承袭孔孟儒家哲学后,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深刻影响着12世纪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一、朱熹与闽南漳州地区的渊源

闽南地处边陲,与中原相隔甚远,历来就被视为未开化的蛮荒之地。唐初,陈元光率军平乱,战后上表朝廷,于泉、潮两州之间新设州治,并于垂拱二年(686年)获准建漳州,管辖漳浦和怀恩两县。陈元光被任首任漳州刺史。而后,据《宋史》记载,朱熹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知漳州一年。朱熹在泉、漳地区为官六载,对闽南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紫阳的过化之地,朱熹在漳州里留下了很多遗迹。一是位于今漳州中山公园内的漳州府衙原址,朱熹在知漳时,与府衙前建九曲亭,后建有复轩,朱熹常在复轩中看书。嘉定年间郡守赵汝谠为纪念朱熹, 在复轩旧址建君子亭, 亭北侧凿七星池。二是位于漳州芗城区的漳州文庙,朱熹作为漳州知州,每逢仲春、仲秋上丁之日,其率众儒家士子到庙内祭祀孔子。三是位于漳州龙海市颜厝真洪坂村兰庄的白云岩紫阳夫子解经处。据光绪年间《漳州府志》记载,朱熹曾到白云岩读书讲经,讲学处就设在百草亭上。如今,百草亭后的朱子祠中,石柱门联还为朱熹手题的“地位清高, 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 江山常在掌中看”。四是位于漳州一中图书馆后的芝山书院遗址,是朱熹在漳期间,准备到龙江书院讲学,因故未能前往,后知事危禛创建书院,满足朱熹之愿。五是位于漳州龙文区蓝田镇的云洞岩上,有留下了朱熹在漳州期间,游览云洞岩所留下的“溪山第一”“石室清隐”“五言诗”三处石刻,至今保存完好。

二、朱熹推动闽南漳州地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朱熹以儒学为基础,结合释,道建立起理学的思想体系,把中国的内圣外王推到了成熟的形态。为了研究学问,朱熹充分发挥“近山思无穷,临水心未厌”的学术灵感,将一生都用于勤勉读书,广授学术,著书立说,为铸就以理学为核心的闽南文化鞠躬尽瘁。不仅带领了闽南人民走出无知和匮乏,还为乱世之后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寻找到一块土壤。

首先,朱熹在漳州任职期间,追思本地的先贤先儒,挖掘其内在蕴藏的儒学资源加以发挥,比如他在《学传序》中称赞漳浦蔡元鼎:“祸乱至五季而极,其时干戈抢攘,礼乐崩离,斯道不绝如线。元鼎独潜心六经,着《大学中庸解》、《语孟讲义》,何其择术之正与!”为漳州地区树立一个儒学文化的氛围。

其次朱熹主张“节民力,易风俗”,推行正经界,办书院,兴教化。在出知漳州的期间,他不论工作多么繁忙,每一旬内,逢二日下州学,逢六日下县学,巡回讲学。他自己编著的《小学》《四书集注》成为了州,县学最好的讲义。同时他注重士子廉洁的培养,请郡士黄樵、陈淳等人为学官,入学表率学生,对漳州地区整体学术氛围有很大的提升。为便于学者学习理学,朱熹重新整理出四经,即《尚书》《诗经》《易经》《春秋》,还刻印了《近思录》《小学》等十余种书籍。这些用于漳州地区对理学的传播,在学子中广泛流传。

同时,朱熹在同安任主簿兼学事时,也经常奔走在泉、漳两地,在同安的文辅书院、晋江的鳌头精舍、泉州的小山丛竹书院、漳州的丹霞书院等多讲学,致力发扬书院教育。朱熹创办了四所书院,分别为“寒泉精舍”,“晦庵精舍”,“武夷精舍”,“沧州精舍”。其中“武夷精舍”就位于福建武夷山隐屏峰下。朱熹一生推进了整个书院文化的创建和兴盛,为书院制订学规,肃正学风。在南康军知军任上制订的《白鹿洞书院揭示》,纠正了歪风邪气,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该洞规也成为了南宋书院同意的教规,也深深地影响了漳州地区的学子。

最后,朱熹在漳的这段期间,也为这片土地造就了很多学有所成的人才。据刘树勋主编的《闽学源流》一书中考证,在漳州有朱熹的门人九人。由于朱熹的讲经授课活动,在漳州形成了以李唐咨、陈淳为核心的朱熹弟子群,他们以朱熹的‘知行统一的持静’学说入手,转变了漳州一直以来参禅虚静的错误学风,引领了漳州的文化基调。至朱熹之后,闽南地区的文化发展,造就了一波高潮。

三、朱熹对闽南漳州地区群众文化的影响

朱熹之后,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后,至近现代。漳州一直是盛行儒家文化。漳州人无论是在求学还是工作生活中,都暗含着朱熹所留下的理学思想。朱熹施政于漳,使漳州地区成为了“海滨邹鲁”。漳州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城市,曾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朱熹知漳之后,更是扭转了整个学术氛围,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弟子。在朱熹所创办和影响下的书院在闽南地区兴办和发展下,闽南人民从简单的生产创造转变为了注重教育,培养学风的氛围。朱熹所提倡了学习风气和自身所构建的理学体系,给漳州这片土地上多了很多生机。

同时,朱熹的理学也在家庭和睦,人际和谐,修身重德上为漳州的群众文化带来了理论支持。他也以自身的行动,为后人提供了精神上的指引。对于名利,他安贫乐道,不妄取钱财。他忧国忧民,救助灾民。这些行为都深深地影响着他曾经知事过的一方风俗,也成为了漳州地区群众文化的根基。如群众中一直以重义闻名,与朱熹的义利之辩有重要关联。朱熹曾云:“义者,宜也,君子见得这事合当如此,却那事合当如彼,但裁处其宜而为之,则无不利之有。君子只理会义,下一截利处更不理会。”

孔孟之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而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极具重要的份额。作为儒家文化中优秀的理学文化,也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南宋至今的八百多年的历程可以看出,在朱熹活动范围很广的闽南地区,朱熹的理学思想对漳州的群众文化一直发挥着主导性作用。漳州的人民也将朱子理学渗透到漳州的经济文化生活中,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一直在漳州人的骨子里传承。

参考文献:

1.李海梅《漳州朱熹⽂化遗迹保护与利⽤研究》2016年《福建文博》

2.郑晨寅《漳州儒学源流与谱系建构》2016年《地方文化研究》

3.解光宇《朱熹理学与地域文化——以晋江文化、徽州文化为例》2007年8月 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

4..徐日辉《朱熹与晋江文化之构建》2007年8月 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

5.郑晨寅《闽南儒学与闽南文化——以陈元光、朱熹为中心的讨论》2014年10月 2014世界闽南文化节交流论坛——闽南文化的当代性与世界性

6.张品端《朱熹与闽南文化》2003年9月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

7.陈利华《朱熹在武夷文化建构中的作用与影响》2006年6月 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

作者简介:方霖霏 1991年11月 女 福建云霄 汉族 硕士 助理馆员 云霄县文化馆 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