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地理空间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是推进自然资源“两统一”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市级自然资源数据的管理现状出发,以“看得更真、管得更准、保得更严、用得更好”为目标,分析了地图微服务架构、二三维时空信息数据一体化整合、全业务链大数据融合处理、分级分层数据安全管理及使用跟踪等新技术要求,总结了相关技术集成要点,研发设计了基于全域全业务多时空自然资源大数据体系的市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于此,本文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问题开展探讨,旨在确保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作用在国土空间规划项目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地理空间;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自然资源本身的复杂性,出现政出多门、规划打架、协调不畅、执行不力、追责乏力等问题,科学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在自然资源机构改革和数字化政府转型的背景下,特别是城市层面的自然资源信息化,不仅面临着时代赋予的新使命,需要统筹自然资源大数据,深化和完善自然资源数据和质量,还肩负统筹数据共建共享,做好国土空间规划、政策、法律法规落实和监管。
1 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的含义
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是依托大数据技术而探索形成的一种全新规划模式,组合运用大数据与 GIS 等信息技术,负责辅助人工完成数据采集、整合处理、运算分析、动态仿真模拟等任务,以此来减轻工作量、高效提炼有价值数据、帮助工作人员掌握超越自身能力极限的海量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布局方案。简单来讲,则是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集合、处理目标,将数据处理结果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决策依据。
2 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特征
与传统规划体系相比,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有着数据齐全、标准统一、时效性、共享性的特征,这也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大数据技术应用价值的主要体现。首先,数据齐全特征为,系统自动识别与采集各类型的有源数据,如具备简单线性关系与特定运行规律的结构化数据、缺乏明确运行规律的非结构化以及半结构化数据,且数据格式不受限制,可以做到对视频、图片、文本和音频等各类格式数据的同步采集、处理。其次,数据标准统一特征为,基于系统关联规则,根据数据的关联属性进行归类整理,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导入数据库中,保证库内所存储数据信息的标准完全统一、具有极强的衔接性,便于后续工作开展。再次,数据时效性特征为,依托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着数据自动感知、实时采集处理的功能,基于程序运行准则自动捕获与上传信息数据,使用全新数据来覆盖历史数据,确保所存储数据信息可以真实反映各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发展与利用现状,避免因数据内容滞后而造成规划决策错误。最后,共享性特征为,所构建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和政府职能部门间的数据库保持紧密衔接关系,工作人员可以依托互联网将系统所采集信息数据发送至指定数据库,或是登陆账户认证后访问其他数据库,执行数据检索、查阅、文件异地下载等操作。
3地理空间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3.1提高公众参与度
在传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虽然建立起信息反馈机制,接受公众监督,然而,受到技术水平与信息处理能力限制,难以收集到足够的公众意见调查样本和提出建设性意见,公众实际参与度较低,没有发挥出预期的外部监管作用。具体来讲,则是“专家领衔”成为公众参与的主导,邀请社会各界一定数量的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在国土空间规划期间提供建设性意见,参与方案编制、评价方案可行性,海量公众意愿的收集、分析与反馈效果有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随着数据收集、处理能力的增强,为公众提供了多元化的国土空间规划参与渠道,公众通过电子政务网站与网络社交平台来探讨国土空间规划草案,由大数据平台采取关键词挖掘方式,替代人工完成公众意见收集、整理、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评估等工作,收集公众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例如,调查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精神需求的意向,在调查结果基础上选择性设立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或是将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作为国土空间的规划发展方向。同时,还可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来收集居民的收入情况,将问卷调查结果与银行金融机构统计的居民储蓄结果一同作为居民收入水平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判断依据,避免因数据来源单一而产生测算偏差。
3.2建设复合型队伍
在大数据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呈现出现代化、信息化发展趋势,规划方法、操作流程有所改变,对规划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与此同时,部分规划人员的知识结构有待更新,对大数据平台与配套软件产品的操作方法缺乏深入了解,例如,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大数据平台界面与模型中描述的信息内容,工作效率有待提升。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及早建设起一支复合型、现代化的国土空间规划团队。首先,做好理论培训工作,定期召开短训班和专题讨论会,以大数据技术原理特征和同类项目应用案例作为内容,主要目的在于更新规划人员的知识结构,使其对大数据技术、依托大数据的现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着深入了解,包括掌握大数据与大规划融合规律、数据信息所表现深层次规律。其次,开展专业培训工作,以大数据平台和所接入软件产品的操作方法为培训内容,针对性培育规划人员的信息化素养,要求全体规划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熟练应用大数据技术。最后,调整团队配置结构,增加技术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占比,由技术型人才完成平台维护、升级改造、数据库搭建等任务。
3.3统一数据管理,全业务域数据中台化管理与分级应用
形成数据汇聚、数据共享利用的良性循环。按照“集中统一共享,分层分级管理”原则,采用“物理分散、逻辑互联”的存储方式建立满足自然资源海量数据管理需求的数据管理系统。统一自然资源数据应用与管理服务,包括数据入库、数据下载、数据更新、数据查询、资源目录、任务管理、数据分析、数据编辑等功能实现。实现中台化管理,确保国土空间数据“进的来”“管得住”“出得去”。
3.4调整体功能差异化,促进区域性和重点地区经济发展
重要区域性规划可以促进各部门的主体功能划分定位,提高开发效率,为了使各个地方的利益能够协调发展,对适合开发的区域可以加大投资力度,对保护区域要控制人口容量,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地区规划是整体区域范围发展的核心,区域是重点地区的基础和支撑,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进行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合理分布,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全新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国土空间规划水平,打造同时兼顾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空间开发格局,规划部门务必做到对大数据技术的深入了解,调整国土空间规划思路,依托大数据技术来探索现代化国土空间规划手段,这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规划部门务必做到对大数据技术的深入了解,调整国土空间规划思路,依托大数据技术来探索现代化国土空间规划手段,这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邵力.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8):249-250.DOI:10.13616/j.cnki.gcjsysj.2020.09.314.
[2]倪俊玲.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67.
[3]杨扬.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J].居舍,2020(20):13-14.
[4]马春花.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0,40(12):170-171.DOI:10.19754/j.nyyjs.20200630064.
[5]王洪海.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0):277-278.DOI:10.19537/j.cnki.2096-2789.2020.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