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情景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的行动研究报告
前言
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和教学效果,促进课程质量的提升。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情境创设法作为一种富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应用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效性的研究和探索,以期通过情境创设,提高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发挥阅读素材的语文性、人文性引导作用,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构建、文化修养的提升、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锻造,更好地达成新课标的要求。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素质教育型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情景创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情景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情景创设的运用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情景创设与教学内容脱节、情境创设效果不够理想、情景创设无法增益于课堂教学目标等。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情景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适应的情境教学策略,以提升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构建语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促进审美体验、理解文化内涵,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同时,本研究也旨在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设计,来为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使之能够立足于不同年级段小学生的学习特征、规律、需求,结合教材内容和课程目标,设计出更具适应性和育人导向性的阅读课程,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用,促进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促进教师教学素养和能力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与“情境教学法”相关的书籍、期刊、论文等,了解情景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2. 课堂观察法:在实际教学中创设各类情境,对实际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反应进行观察,了解情景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情况,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规律和需求。
3. 对比实验法:通过设计不同的情境教学课程设计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实践情况,根据教学实验数据,分析如何创建情景更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4.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发放、收集问卷,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情景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看法和建议。掌握学生实践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系统判断,从而优化教学设计、完善行动对策。
四、研究内容
1. 理论研究。探讨情景创设的理论基础,包括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分析情景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明确情景创设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
2.设计研究。分析情景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情景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思考情景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和有效策略,包括情景创设的原则、类型、步骤、方法和技巧等,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设计。
3. 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实验研究,探究情景创设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效果等方面,分析不同类型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探索如何创建情景更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4. 案例研究。在进行了广泛的教学实践之后,将经典案例总结、整理起来,通过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总结情景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为教师提供可操作性的教学建议。
5. 总结研究。收集研究数据,对研究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情景创设的认识和态度,为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炼研究成果提供参考,对情景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情景创设的运用效果。
五、研究反思
1. 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是通过人文情境的还原来诱发学生积极感知,达到与作者或本文中的主人公相通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当学生具备了这种相通的情感体验,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解析、分析、反思文本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同时,由于学生的情感体验被情境充分激发和调动,因此能够体会到阅读带个他们的趣味,从而深化阅读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 通过设计研究,我们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建情境需要立足于课程目标,使得情境能够直接作用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例如,基于理解古诗意蕴,提升审美能力的课程目标,可以为学生还原故事中的情境,丰富古诗词意象的渲染,让学生通过意象通达想象,基于想象孕育情感,达到“神运象通,情变所孕”的效果。此外,情境创设也能够吸引学生,真正让学生产生情绪体验,获得思想感悟,激发想象和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情境创设应当坚守“目标性、趣味性、牵引性、问题导向性”等原则,并能够分清不同情境的类型和创设方法。如,景物情境以物象为主、社会生活情境以生活实践为主、人物形象情境以人物语言行为事件为主等,要有所突出,才能更好地发挥情境的效果。
3.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验证了情境创设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效果的助益作用,并且认识到,有效的教学情境是立足教学目标、适应小学生认知规律、引发小学生新鲜体验和深刻感悟的情境。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阅读文本中的人物情感,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熟悉的场景、历经过的事件,引导学生实现情感的类比和分析,将自身的情感与人物的情感进行相互关联,从而理解人物的情感思想和行为语言。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有利于学生培养一种换位思考的思维习惯,能够调动自身情感体验来理解不理解的事情,从而提升学生的悟性,促进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提升。
4. 通过案例研究,我们发现了相通的教学设计在不同教学环境下实施起来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学会灵活处理,坚持情境创设的原则,灵活调整课程,是指更加契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