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性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满足“整体性”的需求,这就引出了以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的单元整体性教学策略。单元整体性教学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全面更新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知。本文旨在以落实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为目标,以单元整体性教学理念为核心,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教学案例,综合探讨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性教学的可行性策略,从而启发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性教学
引言
大单元教学是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显著特点是涵盖更多的课程内容、教材或资源,以“大观念”为内容核心,并产生情境驱动效果。在大单元教学中,情境任务、统整内容、课程活动、动态评价等四个方面被视为基本要素,相对于传统的初中语文课程要素,其内涵发生了新的改变,准确反映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具体要求。因此,大单元初中语文教学的提倡和开展成为落实新课标理念的必然要求。
一、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注意点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整体性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整个单元的把握和统筹规划。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在进行大单元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并将其分解为每个具体的课时目标。这样可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并使学生对学习的整体框架有清晰的认识。其次,合理设计情境任务。大单元教学强调情境驱动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合理设计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任务。情境任务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语文学科的魅力。[1]第三,统整内容并展开探究。大单元教学要求将各个知识点、技能要求等有机地融入到整体教学中,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入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第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的多元智能和合作精神。最后,及时进行动态评价。大单元教学强调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教师需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反馈。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单元整体性教学理念的有效策略
(一)探寻同类型课文中的差异性
在单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差异化课程编排原则,注意处理不同课程之间的教学活动、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单元课程,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为他们创造多样化的语文学习体验。差异化教学计划能够从学习能力角度多角度启发学生,拓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视野,使他们掌握更多的自主学习策略[2]。在设计差异化课程时,教师需要合理考虑,遵循合理性原则。选择单独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以有效教学、适应学生实际能力水平、与教材内容相符为主要考量依据,而不是为了创意或个性而妄自设计,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在本单元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与其他回忆性散文一样,都是以不同的行文结构和语言风格呈现。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与特点差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比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着重于表现对祖国的深情,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历史视频、欣赏相关图片、理解文本所承载的时空背景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化阅读理解。另外,以笔者对祖国的真挚情感和对家乡、亲人的向往为线索,可以设计作文指导、情感共鸣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自身情感出发,进行写作和交流。
(二)设计主题导向的学习任务
教学活动的基石和核心在于教材的运用。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设计适应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主题。在开始每个大单元之前,明确一个具体的主题或话题,并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通过明确主题或话题,将散落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知识框架。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主题导向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探索主题,并挖掘主题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任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本阅读、写作、讨论、演示等,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主题,并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当教师在教授初中语文课文《曹刿论战》时,可以联系其他多部文学作品如《荀子》《孟子》,将智谋策略作为核心主题,设计主题导向的学习任务,促进语文大单元的整合教学。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深入探讨智谋策略对历史事件及个人命运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这些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思考智谋策略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与《曹刿论战》进行对比和联系。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演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这样的学习任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总结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语文学科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兼顾学科教育的整体性,以单元内容为核心,构建跨越课前、课堂和课后时段的立体单元教学结构。教师可以采用“总-分-总”的教学设计模式,在课前阶段着眼于整体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主题和任务的布置来推进和实现局部学习目标,在课后阶段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的单元学习反思,整合学习成果,以达到激发学生整体性学习思维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韦建.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性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3(15):48-50.
[2]李岚.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9, 4(10):2.DOI:10.3969/j.issn.2096-224X.2019.10.012.
[3]王艳玲.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J].语文课内外, 2022(25):0089-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