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探索小学美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孟晓静
  
河北广播电视报·时代论坛
2024年5期
张家港市城南小学 215600

摘要:现代生活环境和方式的变化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艺术教育正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其中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关键词:美术 教育 心理健康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欣赏美,创造美往往会使人觉得快乐和放松。学生往往不仅在美术课上受到艺术的熏陶,还可以放松身心,舒缓紧张的心理。在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要求: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不单纯是为了灌输美术相关知识与技能,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综合能力。

一、美术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性

美术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体系中通常被视为两个独立的领域,实际上它们存在许多联系,包括艺术表达与情绪疏通、创作过程与心理建设、审美培养与积极心态、交流互动与社交情感以及艺术治疗与心理疗愈等方面。

美术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拥有积极的情绪、健康的心理、饱满的精神以及高昂的状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易于实现良性发展。因此,美术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优化小学生的认知状态、能力水平与学习效率。

随着教育的多元化和综合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美术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二、小学美术课堂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在实践中融入挫折教育

美术课所要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师的故事鼓励学生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为了梦想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

现在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经历的挫折与困难大大减少。如此一来,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比较容易出现问题。但是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其实在美术实践中也是这样。比如,不经过思考就作画,然而还不能修改;平时自己不整理和收纳东西,随手一放,就找不到了;因为担心自己画不好而迟迟不来不愿开始,最后终于画了一点却不满意,又要重新开始等。这些问题都是比较常碰到的,这时就需要老师在一旁鼓励和引导,及时与学生沟通,尽力帮助学生突破难关,也让学生知道遇到困难是再正常不过的,这也是生活中的艺术,要想办法战胜困难,如果自己不知怎么做,可以学会寻求帮助。

(二)抓住美术特点,缓解学生压力

1.课前涂鸦宣泄

中国画发展至唐宋以后,以“写意”为目的的一些文人画逐步成为绘画中的主流,这样的绘画和文字一样都是表现心灵真实想法的一种重要方式。

现在的小学生面对课程、各种考核、各项比赛,压力比较大。再加上在上了大半天的课,容易疲惫。上课前几分钟当学生静不下心来时,每人发张纸,让孩子们画出自己内心的情绪。孩子们很享受在白纸上自由绘画的感觉,利用课前几分钟用涂鸦的方式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无疑为接下来课程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很好的心理基础。

2.课中享受绘画

每个学生在美术上表达呈现的能力和水平都不相同,一些学生这方面能力较强,很自信,敢想敢画兴趣高。也有些学生这方面能力偏弱,比较而言,他们的自信心就要差一些,在评价中比较容易受到挫折。

这时就需要美术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比如:有些学生画面规整、干净,有些学生善于运用色彩表现画面……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学生的特点,让学生都能在美术课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享受美术课带来的愉悦之感。

美术课,教师还应该时常带学生走出教室,放松心情,感悟自然。当然,去的太远对小学生来讲并不现实,身边也有不一样的风景。

3.课后观赏视频

美术欣赏课是更直接地渗透“美”的教育,更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赏析资源,如精心选择的优秀作品图片、微课视频、纪录片、动画片、优秀电影等都是很好的赏析资源,提高赏析能哭的同时,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自身的心理成长。

(三)通过美术形式,映射学生心理

1.设置美术与心理结合的命题

在美术课上,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美术与心理相结合的命题,如《今天,我很……》《自画像》《童年和现在》等等,这些命题内容可选范围广,每位同学都有经历和体验,结合自身的情况寻找合适的创作内容,表现自己的经历和心情。

2.用绘画的方式疗愈情绪

绘画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表达的方法和形式,一些很难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的信息,往往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曼陀罗绘画最早由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荣格发明,属于一种特殊的绘画疗法,通过涂鸦者选择的颜色和曼陀罗形状等呈现个体的发展、人格、能力、关注点、兴趣和冲突。可用于增强自我意识、缓解情感冲突、提升行为管理、发展社会技能、减少焦虑等等。

通过曼陀罗绘画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创作,再分析画面,我们可以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进行绘画赏析和心理疏导等。此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三、总结

美术课堂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活动组织,美术教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有效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挖掘美术课堂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潜力,尝试在小学美术美术课堂中融合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曾俊飞.美术教学中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J].小学生,2023(15):88-90.

[3] 鹿珍珍.小学美术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J].林区教学,2017(8):101-103.

[4] 于淼.通过“画中话”,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儿童绘画心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界,2023(22):92-9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