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五育并举”理念下的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创新实践与研究

黄飞龙
  
河北广播电视报·时代论坛
2024年6期
广东省紫金县凤安镇横排小学 517452

摘要:教育事关民族,事关国家,二十大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就如何推进我国的劳动教育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新的论述,提出来了新的需求,这既是对马克思的劳动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又是对新时期劳动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2022年7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加快建设“德、美、劳”三个方面的人才,劳动教育是我国“五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促进人的全面、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为了更好地贯彻党中央的方针,积极实践“五育并举”的育人思想,迫切需要解决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五育”有机结合的问题,为建立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五育并举”;小学生;劳动教育;育人体系

一、“五育并举”的基本内涵

“五育并举”的理念,既是新中国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平衡发展”的理念和宗旨,又是在新时期打破“唯成绩论”,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发展的中国人民的一种清晰的认知,《现代汉语词典》对“并举”的释义是:“无次序地抬起”,意思是“并列而起”。“五育”的并重,也不是多个方面的简单组合,也不是单方面的偏袒,它是以教育的基本任务为中心,以培养一个人的综合发展为目的,互相配合,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五育并举”的教学理念下,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发展不再是“独奏曲”,而是一场“交响乐”,它是五个方面的平衡和谐发展,是物质保证、精神发展和实际技能发展相结合的整体培养。“五育”也有其自身的内涵和外延。道德教育是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进行调控的最基本的教学,是“五育并举”的教学制度下,以育人为目的的,秉持“以德为先”,“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的。智育,也就是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全面思考的技能,是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高效地学习,是健全“五育并举”的教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在于启发人们的思想。体育是一种与人体功能及精神卫生有关的课程,它包含了生理保健、运动竞技、体质发育等多种因素,目的在于增强体质。美育是一种以陶冶人的灵魂为目的,以提高人的审美水平和正确的审美理念为目的的教育。

二、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育人体系的价值意蕴

(一)以劳树德,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劳动就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劳动是最基本也是最广泛的一种实践,它对人们的道德品质、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但是,劳动教学将劳动转化为一种进入课堂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的规范,产生正确的道德认识,在情感和行动中把道德实践起来。

(二)以劳增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启蒙智慧,发展能力,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宗旨与使命,它的目的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在学习中获得最基础的劳动,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让学生学会劳动,学习用劳动来思维,用劳动来推动学生的智能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在实际的生产性工作中,学生们才会变得更勤奋、更有觉悟,学生会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一是加深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静态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及时、迅速地获得有关现代生产劳动的信息,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好奇,扩大学生对劳动的各种实践形态乃至世间一切事物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二是培养学生思考与创新的能力,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劳动生产流程都被自动化了,人工智能承担了大量的体力工作和重复的工作,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思想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是非常关键的[1]。在对农作物种植、工艺品制作等实际操作的实践中,对教师教授的内容进行持续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进行持续的思考,培养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把工作和智慧活动进行融合。它体现了学生的智能特征,也体现了学生的智能发展。

(三)以劳强体,增强学生的体魄健康

“强壮的体质”是指一个人的体质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以劳强体”是指教师在身心两方面进行劳动教育,实现身心的“富裕”状态,小学是一个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开展学校的劳动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一是对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劳动是强壮的,它包含了人体移动的行为和结果,它在进行劳动时采取的劳动形式,本来就包含在运动方式的基础上,这是以劳强体的根本条件,也是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之间的内部关系[2]。二是锻炼小学生的毅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和自动化越来越凸显出来,虽然给我们提供了方便,但也让我们变得更加懒散。虽然有充足的生活资源,但由于父母的呵护,一些小学生缺少“劳动”的机会,妨碍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坚强的劳动意识。

(四)以劳育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审美教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是一种提高学生的美感和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它也是一种创造美丽的东西的来源,它还可以用来“制造出一群了解它并能鉴赏它的人”,它是一个人的感情的形成与发展的关键环节。德育和审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劳育美”的教学就是要使小学生在主动地对“外在自然”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提高其感知美和创造美的修养和能力,并对其进行持续的自我再造,这一点对培养小学生的“欣赏美”水平是有益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进行了大量的劳动教育,小学阶段是人一生的起始阶段,开展劳动教学有利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培养人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五育并举”的视野中,建立起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为核心的学校德育系统,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为此,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我国的有关劳动教育的方针和原则,与政府、社会各界组织和家庭等多方合作,使劳动教育成为一种全领域、全过程的育人方式,使劳动教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丽华.“五育并举”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J].湖南教育(A版),2024,(02):52-5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