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改善策略分析

张建军
  
河北广播电视报·时代论坛
2024年15期
陕西省榆林市第五幼儿园 719000

摘要: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成长的摇篮,其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的安全环境。本文将从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期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管理;问题;策略

引言

纵观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事项多,覆盖面广,加之幼儿群体年龄小、自护自理能力弱,因而幼儿园安全的不确定性会时时存在。幼儿园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安全,也都如履薄冰地应对安全事故。即便这样,仍然存在着一些安全管理漏洞,给校园带来“不可控”的安全隐患。

1分析幼儿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到细化安全责任,明确安全指标,让“人人都有安全责任,个个都有任务区域”,充分体现责任共担。责任共担的管理格局是幼儿园管理的基本,但在实际的管理中仍有很多安全制度不完善、不详细或安全要求宽而泛、大而空,评价指标不具体,责任考量显缺失等问题。常说制度是行动的指南,明确责任是安全的保障,只有“栽好安全制度树”,才能“人人守护安全果”。

1.2一日生活流程细节把握不到位

幼儿一般需要在幼儿园度过七八个小时,在寄宿制幼儿园度过的时间更长。幼儿园通常会结合他们的生长发展规律,设定一日活动计划,但一日生活流程牵涉很多内容,某一个环节设定不细致,就有可能因此出现安全事故。比如,有个幼儿从家里带了一个合金小挂饰,在晨检的时候,他将玩具藏在书包中,检查过后又悄悄地拿到手中,开心地在同学面前展示,不时将其放在自己的嘴巴里面,在合作游戏中,小挂饰一不小心戳到了同学的手肘,这时幼儿教师才发现。在进餐时,部分幼儿狼吞虎咽地抢着吃,很容易出现噎住的风险。在散步时,部分幼儿在队伍中相互推搡,很容易出现踩踏事件。在午睡期间,如果幼儿教师没有在场,一些装睡的幼儿可能会做一些与睡觉无关的事情,此时很有可能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在区域游戏时,幼儿在相对宽阔的空间自由活动,此时幼儿之间可能会出现冲突,还有可能出现碰撞。从上述的诸多案例中,可以看出一日生活流程中牵涉很多细节,这些细节很容易诱发安全事件。

1.3安全执行不够到位

当一项安全工作部署或传达后,是否得到有效的层层落实,行动与结果才是考量的核心。幼儿园繁杂、琐碎的安全事项常常会让大家由警醒到麻木,由防范到松懈,安全管理一旦有了这种情绪与态度,熟视无睹的安全隐患就会被视作理所当然的安全。安全事项执行不到位,就会导致安全隐患越来越多。

2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改善策略

2.1切实创设安全管理环境,关注幼儿心理安全

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在良好的安全管理环境下进行,还要构建幼儿的心理安全空间。为此,教师需要主动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高度关注良好物质环境的架构。比如,合理投放对应的材料,检查材料的安全性,对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材料一定要及时处理;做好物品的管控,不要让幼儿将家里的玩具、首饰等带入校园,保证幼儿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开展各项活动;在班级投放的各种材料要经常消毒,并且保证在阳光下暴晒,由此保证幼儿使用的玩具或者材料是卫生的。教师要高度重视幼儿园有限空间的配置,结合幼儿的活动诉求,处理好不同区域之间的空间关系,设定好对应的布局。第二,高度重视精神环境的创设,尽可能地采取措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比如,刚刚转学或刚入园的小朋友对周边环境是比较陌生的,还没有自己的玩伴,在分组活动的时候,幼儿教师要主动帮助幼儿寻找对应的团队,并带动周边的幼儿,促进其尽快熟悉环境,消除心理不适应感。

2.2强化安全意识培养

第一,学校应当制定详细的安全教育计划,将安全意识培养纳入日常教学内容中。这包括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组织安全演练、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第二,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这包括加强校园巡逻、完善安全设施、建立安全档案等。同时,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第三,学校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这样,学生在面对危险或突发事件时,能够冷静应对、妥善处理。第四,学校应当加强对教职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教职工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安全意识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安全。因此,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职工参加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2.3强化自我学习,落实安全责任意识

第一,要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幼儿安全事件中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继而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对应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朝着合规合法的方向进展。第二,要积极开展师德提升活动。通过学习,教师要正确理解自己在幼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日常幼儿教育工作开展期间,教师要做到关爱学生、爱护学生,将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位。第三,要不断总结在幼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反思哪些做得不到位,将做得不到位的方面作为切入点,设定针对性强的改善方案,保证实现自身安全管理工作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这样才能够保证幼儿教师更好地发挥自身在幼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效能。

结语

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然而,当前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安全管理环境不完善、安全意识培养不足、安全执行不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切实创设安全管理环境、强化安全意识培养、强化自我学习等改善策略,以期提高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尚悦.RFID技术在幼儿园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2(17):59-61.

[2]陈美清.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研究[J].亚太教育,2022(11):43-4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