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
摘要:随着全球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对创新人才需求的提升,数学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关注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应运而生,它不仅涵盖了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强调问题解决、数学推理、数学建模、数学沟通以及自我调控等能力的培养。这些素养被视为现代教育中学生必备的素质,能够在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的能力被赋予了核心地位,它不仅是创新思维的起点,也是深化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提出问题能力;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发多元化和全面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教育改革和创新成为了必然。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提出问题的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数学学科特点的思维品质、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它包括了数学知识的掌握、问题解决、数学推理、数学建模、数学沟通以及自我调控等多个方面。这些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
2.1问题意识培养
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应注重创设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例如,通过探讨日常生活中如购物、理财、健康等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自然地产生对数学问题的关注和求解的欲望。这些情境应当具有足够的开放性,以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中的标准问题。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反问和质疑。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后,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解法吗?”或“这个问题是否可以拓展?”这样的问题,促使他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审视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尝试解答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的自然生成。
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共享问题,共同探索解决方案,通过讨论交流,他们可以借鉴他人的思考角度,学习如何更有效地提出和表达问题。此外,教师应当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不论是关于课程内容还是学习方法,都应给予积极的回应,营造一个鼓励提问的课堂氛围。
2.2问题表达能力培养
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强调清晰表述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一个问题的有效表达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获得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问题解析”环节,让学生分享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解释其背后的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更精准地界定问题,避免含糊不清或表述过于宽泛。
在教授新知识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已知概念相联系,以促进他们理解问题表达的结构。例如,在学习新的数学定理或公式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个定理的含义,或者通过例子来展示定理的应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理解的问题表述。
练习是提高问题表达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逐步进阶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练习表达。从简单的数学题目开始,逐步向更复杂的问题过渡,让学生在挑战中学习如何更准确地描述问题,同时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策略。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或作业中尝试使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来辅助表达,这有助于他们更精确地表述数学问题。
合作学习在提高问题表达能力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学习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问题,同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间的问题互答活动,让每个小组尝试重现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问题理解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问题转述能力。
2.3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教师应当将课堂设计与真实世界的问题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引入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相关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情境中的问题时,自然而然地使用数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使他们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强问题解决的动力。
情境教学应当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通过讨论和合作来探索解决方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进行假设、推理和验证,这将有助于他们发展深度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引导,帮助学生将复杂问题分解为更小、更易管理的部分,以促进问题解决的步骤化和系统化。
探索性学习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设计一系列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实验操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建立和仿真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将数学应用于问题解决。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理解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知识的再建构和应用。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链,这些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通过这样的问题链,学生不仅能提升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结语
总之,通过上述策略,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这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不断提升,他们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的挑战,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宏.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J].《数学之友》,2023年第20期43-44,共2页
[2]温建红.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意义与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23年第3期13-17,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