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中历史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体会历史,引导学生挖掘历史背后的人文意义,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目标设计;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引言
相较初中历史学科,高中历史学科知识概念的复杂性、多样性、连续性特征更加明显,广大高中学生学习理解难度也相对较大。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旨在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注重运用历史事件调动学生情感共鸣,以此为其能够形成良好的历史唯物观、爱国主义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指学生在学习历史期间,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形成的与该学科本质特征充分交互关联的个体品格及意识能力,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历史知识理解能力、应用水平、情感态度、认知观念的直观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史料实证、背景解释、家国情怀等重点内容,其中唯物史观能够引导学生从唯物辩证角度分析历史事件,了解历史变化发展表现出的相应规律,并能够从唯物层面总结反思历史经验。而时空观则是确保学生能够在对应时间、空间对某类特定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分析,以丰富完善自身思维逻辑框架,本质上是将历史研究对象置于某一时间、环境下,以此完成对整个历史研究对象的多维度剖析(发生原因、时间节点、空间客观因素等)。史料实证是在充分搜集筛选不同史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归纳、整合、总结史料价值,正确认识史料内容,推演出最接近还原史实的事件原委。背景解释是让学生可以围绕史料实证,对相应历史事件进行解释评价。家国情怀重点在于体现学生人文意识和爱国思维,通过历史学习,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意识,树立正确的三观,以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
2高中历史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2.1强调多元化的历史解释
教师要深入探索高中历史教材内容,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历史事实,教材对这些事件必然有相应的解释;但实际上,很多历史学家对同一件历史事件的分析是不同的。历史事实具有显著的客观性,而历史解释却充满主观性,这是因为人们会使用自己的思维逻辑判断和分析相关事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判断历史事实,进行历史分析,每个学者的历史分析是不同的,部分学者的分析会充满自己的主观意识,所以教师不能只引用一个人的历史分析,这样会影响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全面了解。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优化知识结构,探索并呈现多元化的历史分析内容,让学生学会正确判断各种历史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强化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2强调史料实证,锻炼学生实践分析能力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如教师可借助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具体的史料文献。以“辛亥革命”教学为例,教师可提前挑选晚清民国时期的相关史料,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并联系这些史料,以对比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从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挑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活动,让学生亲身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或与晚清、民国历史相关的社区等,通过目睹历史实物、参观展览,更深入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并将所见所闻与史料进行对比验证,从而提升实证能力。教师还可设计讨论和辩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或全班的讨论中就某个历史事件或问题展开辩论,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论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论,以培养学生实践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史料为基础,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和调研、讨论和辩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分析和形成独立观点。
2.3融入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爱国意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是体现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指标。在教学期间,教师应采取系列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在理解历史事实的同时,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将家国情怀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不是只让学生了解一些具体历史事件,更应该将注重家国情怀作为一个贯穿历史教学全过程的教育理念。比如,围绕反思历史精神与现代价值,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历史事件背后深层次的民族情怀。教师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情感共鸣,并通过多媒体媒介使历史事件生动化、动态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宏观与微观层面理解历史进程,并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民族精神及爱国意识的重要性。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布置相应的作业或项目任务,如撰写研究报告、组织课外活动(观看电影、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祭扫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情感体验,厚植其爱国情怀。
2.4展开教学延伸,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应该具有的人文追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长久的精神宝藏。如果说掌握历史知识脉络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那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远大理想则是历史学科的灵魂所在。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增加国家责任感的良好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能引发学生感悟与共鸣的历史信息,展开教学延伸,让学生深刻领会祖国的伟大历史,涵养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强化对国家高度认同、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使历史教学实现从教书到育人的转变。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能够培养高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新课改指导思想,助力教学体系创新,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维度,积极打造有效的教学情境,深入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途径,提高学生历史核心思维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瑜《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教育界》2023年第20期。
[2]陈琳琳《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求知导刊》2022年第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