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与班级管理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

谭惠雯
  
河北广播电视报·时代论坛
2024年23期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长埔小学 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目前,诸多授课教师还肩负着班级的管理责任,不少教授语文的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此外,也有数学老师负起了这一角色。如何有效地平衡这两方面的职责,实现教学过程与珔级治理的有机结合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考虑的课题。对于兼任班主任的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应当重视将日常生活元素融入教学之中,使得班级管理活动也能体现出“数学化”的特点。同时,需要开拓更广的沟通路径,以便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亦能有效地推进班级管理,为学生打造优质的学习氛围。本文旨在就小学生数学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进行策略探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班级管理;有效融合

引言

带班教师的角色与班集体的学业气象、校园文化概况及心态风貌等方面紧密相连,乃至对学生日后的成长轨迹产生深远的影响。处在性情塑造的决定阶段的小学生,其一言一行均为对日常接触最频繁人士的效仿,尤其是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他们的思维模式有着显著作用,班主任的简单一语或许能够转变一个学生的命运。面对班主任同时担任小学数学老师的局面,他们应当在管理学生团队的同时也须悉心开展数学教育,实现管理与教学双向促进,引领学生向着快乐而有益的方向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班级管理融合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长及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在这个时期所培养的知识框架和日常习惯将对其行为模式和思维产生长远影响。在常规的教育实践中,放任学生课堂上行为纵容,缺乏管控,将会使得他们未来的不当学习行为变得难以矫正。尽管花费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堂管理和纪律指导,对其进行指导和教导,可能会占用宝贵的教学时间,进而影响课程的正常进度。因此,将班级管理与教学工作有效结合是一种非常合理且高效的教学策略。再者,数学老师还需要认识到数学这门学科就融入我们的日常之中,应将其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将数学融入课堂管理之中,挖掘并运用数学概念,这不仅响应了新课改的号召,也提升了学生们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并因此增强了数学教学的成效。由此显而易见,把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班级管理结合起来,将有益于这两方面工作的顺畅推进,同时收获优秀的教育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班级管理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班级管理工作

授授数学理论,钻研数字原理,归根结底旨在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同时班级的管理亦构成学生日常学习的一环,同样应当运用数学作为辅助工具。教师在逐日的授课中,应巧妙融入班级管理的概念于知识传授之际,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进而加强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授课关于“厘米和米的概念”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构建一个情境:阿福是个小孩,他正准备去参加朋友的生日派对,然而他没有合适的新衣服穿。此时,他请求小朋友们帮忙为他量身定做一套新衣。唤起学童对知识的渴望,在师生共同探讨与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同学们轻而易举地学会了量度单位“厘米”与“米”。至此,本节算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圆满实现。那如何在现有基础之上,有效地融入班级的日常管理呢?此刻,教育者可以向孩子们抛出一个实际问题:“如果我们手头有两米长的布,刚用了120厘米给阿福做衣物,那余下的布料有多长?我们该怎么处理这些多余的布料?难道直接扔掉?”在进行了米与厘米转换后,学生们可以给出如“留待以后再用”“用剩布做玩具沙包”或“剪成碎片,还可以当作擦布”等多样的解决方案。看似一个简单的疑问却能向学生传达“要珍惜东西”“要懂得变废为宝”“要开动自己的小脑袋思考问题”等美好的品质,而这些品质的形成都将有利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2.形成“班级管理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班级管理”的双赢局面

教育者追求的理想状态是在班级管理与数学的有效传授中实现相互渗透和融合,使班级管理课程互联, 数学教学相辅,彼此融为一体,仿如鱼儿与水共存的生态环境。教师为了达到这种和谐的互动层面,需巧妙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班集体的调控艺术融合至数学的授课之中,同时须避免过分强调,让学生在一种享受学习的状态和放松的氛围中,领略到数学之美与纪律之重要。同时,应努力将班级管理的职责转移至学生,赋予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数学知识参与班级事物处理的机会。仅当加强学生将数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实践频次,提升他们在此类活动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教学与班级管理必将达到一种“彼此融合、共同提升,互惠互利”的和谐关系。

3.在班主任管理中创建数学情景,让数学教学形象化

情境式教育即是数学老师刻意营造一些带有情感氛围且形象生动的教学背景,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实现教育的旨趣。数学这个学科理论复杂,隐蔽规律众多。所以,在处理班级事务时,教师应当设计特定的数学情境,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法则在学生眼前变得形象易懂。通过在设定的数学情境下运用数学原则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能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在小学生掌握判断方位的学习环节,许多孩子不太擅长分辨方位,难以明确辨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组织课余活动的机会,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地标性建筑来认定方位,并通过使用地图教授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定位原则,进而借助集体探讨与互相协助的方式共同抵达既定地点。这样一来,可以看出,在班级管理中创建数学实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他们的自发学习意愿和参与热情,让数学学科显得更加直观生动。

结语

归纳以上分析,显然在比较之后可见,小学数学教师担当班主任角色时,面对的挑战较语文教师来说似乎更加困难,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他们自身的独特优点。因此,数学教师需要施行策略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并通过“数理逻辑”的方式优化班级的日常管理,同时依托新型媒体平台拓宽与学生的沟通路径。这样做不仅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成效,而且还能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进而打造出一个积极健康的集体环境。

参考文献

[1]买力彦木·克然木.小学高年级班主任教育方法的几点有效探究[J].魅力中国,2017(19):255.

[2]白俊杰.小学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整合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31):62.

[3]杨玉忠.班主任进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24(11):6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