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以绘本创作形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摘要: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门学科都承载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而美术,作为一门集艺术性、创造性与表达性于一体的学科,更是以其独特的方式触动着学生的心灵,激发着他们的想象与创造力。随着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度的日益提升,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绘本创作;心理健康;初中美术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身心各方面的急剧变化,也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自我认知困惑等心理问题。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巧妙地融入初中美术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美术课程的内涵,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空间,让他们通过绘画、创作等艺术手段表达自我,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一、初中美术以绘本创作形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具象化抽象概念,促进理解
心理健康教育常涉及一些抽象的概念,如自尊、情绪管理、沟通技巧等,这些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较难直接理解。而绘本通过生动的图画和简单的语言,可以将这些抽象概念具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种具象化的呈现方式有助于学生在认知上更好地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养。
(二)引发情感共鸣,促进情感表达
绘本创作往往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阅读和创作绘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的过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内心情感健康发展,增强他们的情感调节能力。
(三)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绘本创作需要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构思故事情节、设计画面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释放内心的压力。同时,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美术以绘本创作形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挖掘绘本创作主题,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美术教师应成为绘本创作教学的引路人,他们深入挖掘那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触动心灵的主题,如《友谊的小船》,这一主题本身就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一段温馨感人的友谊动画短片,瞬间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温情与共鸣的世界。短片结束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友谊的本质、它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交往中维护和加深这份珍贵的情谊。鼓励学生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对友谊的理解融入绘本创作中,学生们纷纷拿起画笔,用心描绘自己与好友共度的美好时光、携手克服困难的瞬间,以及那些无声却坚定的支持与鼓励。每一幅作品都是对友谊力量的颂歌,是学生们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通过这样的绘本创作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我,更在创作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友谊的温暖与力量,学会了珍惜与感恩,同时也为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积累了宝贵的心理资本。
(二)利用绘本创作过程,引导学生自我探索
在绘本创作的奇妙旅程中,美术教师扮演了引导者与启发者的角色,引领学生深入自我探索的广袤天地。通过精心设计的开放性问题与情境模拟,如让学生回顾并反思自己的《自我成长之旅》,教师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与灵感。学生们被鼓励细细品味那些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初次尝试的忐忑、面对挑战的坚韧,还是克服困难后的喜悦,都被一一唤醒。在这一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用画笔勾勒线条、涂抹色彩,更是在用心灵书写自己的故事。他们将自己独特的情感、深层的需求以及逐渐形成的价值观,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与真挚的文字,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绘本之上。教师则在一旁细心观察,适时引导,鼓励学生关注内心的微妙变化,感受每一次成长的脉动,从而深刻体会到成长的力量与美好。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更是一次心灵成长的宝贵经历。
(三)组织绘本分享与交流活动,增进学生间情感联系
完成绘本创作后,教师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分享与交流盛会,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心得的平台。在《我的梦想》绘本创作分享会上,每一位学生都是舞台上的主角,他们满怀激情地轮流上台,手捧自己精心绘制的作品,向同学们娓娓道来。从梦想的萌芽到创作的艰辛,从遇到的挑战到克服的方法,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学生的真诚与努力。台下,同学们凝神静听,时而点头赞同,时而鼓掌鼓励,展现了良好的倾听与理解态度。通过这样的分享与交流,不仅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情感纽带,更激发了彼此间的灵感火花,让梦想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关于梦想与追求的绚丽画卷。
(四)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反馈
在绘本创作过程中和分享会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教师可以关注学生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自我认知、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并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在《情绪小怪兽》绘本创作教学中,教师发现有些学生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困扰。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中的情绪管理理论,对这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并寻找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绪管理策略融入绘本创作中,通过画面和文字展现自己如何面对和解决负面情绪的过程。
结语
以绘本创作形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美术教学,不仅为美术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深度,更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铺设了一条温馨而富有创意的道路。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手中的画笔,不仅绘制出了色彩斑斓的绘本世界,更在无形中探索了自我、表达了情感、学会了应对生活的挑战与压力。绘本创作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而安全的创作空间,让他们能够勇敢地展现内心的世界,体验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尹琳惠. 以绘本创作形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美术教学探究[D].重庆三峡学院,2024.DOI:10.
[2]陈源源. 浅析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C]//,2022:3.DOI: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