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地理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李渊博
  
河北广播电视报·时代论坛
2024年27期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中山中学 516200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地理教研活动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作用、融合全新教育理念与教研活动、以及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内涵并优化教学方式,来推动高中地理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探索。通过这些措施,提升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高中地理;教研活动

引言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地理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地理思维、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此,高中地理教研活动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本文将从教研组长的作用、教育理念与教研活动的融合、以及课标内涵的解读与教学方式优化三个方面,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地理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一、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带头作用

首先,教研组长应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明确地理教研活动的方向和目标。其次,应加强教研团队建设,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通过定期召开教研会议、组织教学观摩、开展教学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后,教研组长应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项目式学习等,并带领全组教师共同探索和实践。

以人教版高二地理课本中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课为例。首先,教研组长应研究当前教育政策、地理学科前沿动态及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结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主题,明确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地理实践力。同时,还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特点以及区域特色,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活动方案,确保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其次,教研组长可以组织定期的教研组会议,围绕“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讨论,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案,并鼓励教师提出创新思路,共同探讨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最后,教研组长应引领教师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GIS、虚拟现实、在线地图资源等)来丰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教学内容,使抽象的地理概念直观化、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以上措施,教研组长可以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推动地理教研组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教学内容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全新理念与教研活动融合,改变教学定位

首先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其次,应强化地理实践教育,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如地理考察、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实践能力。最后,应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以及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以人教版高二地理课本中的“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一课为例。在准备“荒漠化的防治”这一课时,首先分析学生的前置知识、兴趣点及学习难点,设计分层次的学习任务。例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设置简单的资料收集任务,了解荒漠化的基本概念;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分析荒漠化的成因;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鼓励他们探讨具体的防治措施,并尝试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当地的荒漠化治理项目或自然保护区,让学生亲身体验荒漠化的现状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收集关于荒漠化防治的民间智慧、政策实施效果等方面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最后,在“荒漠化的防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其全面、系统地看待地理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将全新理念与教研活动深度融合于“荒漠化的防治”这一课中,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定位,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成为具有地理核心素养的未来公民。

三、课标内涵解读与教研活动融合,优化教学方式

首先,可以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其次,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和优化,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高二地理课本中的“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这一课为例。首先,可以组织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地理课程标准,特别是与“能源资源的开发”相关的章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教学目标和具体要求。通过解读,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能源资源开发的原理、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上,同时关注能源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和区域发展策略。其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这一课的内容进行精选和优化,可以引入最新的能源开发案例、数据分析、政策解读等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实际。最后,创设与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相关的情境,如模拟煤矿开采过程、能源市场供需变化等,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体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通过以上步骤的实施,可以将课标内涵解读与教研活动深度融合于“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这一课的教学中,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地理教研活动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通过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带头作用、融合全新教育理念与教研活动、以及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内涵并优化教学方式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发展。未来,教师应继续深化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谢小英.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地理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探索[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六).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广信中学;,202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