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新时代育人新模式
摘要:学生发展阶段须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恰当的政治理念培养对学生树立正确认知观念至关重要。高校在培养学生时,亦应给予思想政治教育以足够的重视。因此,将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可以实现双方互相激励、互补共进,这对全方位提高音乐领域人才的培养水平,具有极其关键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思政教育;音乐教育;深度融合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音乐教育融入方面的缺失
1.师资水平较弱,对于音乐教育的把握程度不够
在高校学生接受思政学习及音乐知识领域内,教师在保证教学水平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不夸张地讲,教师的文化理论素养会直接影响学生课程理解和掌握的深浅。在思政课程更新换代之际,旧有的教学理念正遭受激烈的冲击与变动,创新的课程观正在持续融汇于高校的思政教学工作之中。这一转变对于修正教育传统模式的不足之处,以及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然而观察现行高校的思政教学实践,仍觉察到有些教职人员教学质量不佳之弊。众多高校在实行思想政治课程时,对师资队伍建设投入的关注不尽人意。这些状况造成了校内部分教工专业水准不达标,从而在学生吸收与领会音乐教学内容时产生了误差。鉴于教育工作者未能深刻理解音乐教学与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在联系,其教学实践中难免会频繁出现问题,并且难以做到应用到位。假如不能迅速实施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将可能给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带来严重负面效应,进而影响学生日后的个人成长与发展,限制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
2.音乐教育融入教育流于形式,并未起到实质性作用
课程改革步伐不停加快之际,形形色色的创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方式频频出现,若这些新颖的教学手段能够被恰当运用,它们不单能在一定层面上弥补传统教学法所存在的不足,同时对于提高教学品质也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眼下,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实施中,教师以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为目的,旨在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将这些创新的教育方法应用于教学活动,并且通过对教学模式创新的尝试有效地将其融合进音乐教学之中,尽管如此,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换言之,某些授课者对音教的认识不够透彻,只是停留于表层解读而未把握其本质,结果在实际教学时仅将之机械地形式化操作,使得音乐教育沦为外在的仪式,未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和政治素质的提升。
二、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的深度融合策略
1.深入挖掘音乐艺术的思政功能
乐曲之中既蕴含美学价值又承载道德教化的双重作用。音乐鉴赏构成了德育的核心精神,借由音乐鉴赏的途径能够搭建起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学框架,使得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体验到与众不同的音乐之美。音乐教学在高等院校对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持有明确要求,即教授们需考虑学生的年龄特性和内心所求,充分挖掘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价值,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念涉及历史、民族、国家和文化等方面。同时,应将这些与思政教育课程中的逻辑推理和哲学深度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音乐艺术形式各异,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亦有所区别,故需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地挖掘并整合这些功能。举例而言,若想唤起学生们的国家忠诚感及民族魂,可借用诸如《黄河大合唱》、《党的女儿》这部歌剧和《红旗颂》这一交响曲等爱国主义题材的乐作。在这些旋律作品里,既蕴含令人澎湃向前的韵律,同时也存在着能够触动心弦、引发泪水的和谐曲调。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兴趣偏好挑选适宜的音乐作品,并针对各种音乐材料,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时找到恰当的切入点,从而深度展现音乐与思政要素之间的深层关联。这样不仅使得学生在欣赏旋律之美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提升,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主题性音乐教育的潜力。
2.做好教学资源开发,优化音乐教育内容
授课资料对于实施教学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若要有效地联合音乐与思想政治教学以共同培养学生,就得慎重挑选并策划教学素材及课程内容。基于当前高校音乐教学的视角,我们应确立专业课程大纲,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并且深挖教材中的思想政治内容,既要保证音乐教育的审美培养,也要兼顾思想政治的教育意义。在着手开课前,教师必须深入探究课本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成分,以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的深入进行。特别是要深掘音乐作品潜藏的故事情节及其创作的深层含义,进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与此同时,教育者亦可挖掘当代音乐创作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因素,并将其融入课堂授课过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领悟当代的精神风貌,也能增添课堂内容的时代感,激活音乐教学的活力。
3.提高思政教育的有趣性,高效融合音乐教育
在开展高校的学生思政教学中,有趣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掌握并吸收知识的关键元素。因此,为了有效增进学生的政治思想修养,提升其理解技能,将音乐教育有效整合进课程,并注重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决定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在历年来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面临较大的授课压力,同时还得承受教学评估机制所带来的不良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将焦点聚集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与领悟,很少关心课程趣味性的培养。在这样的授课模式之下,想要增进教学品质无疑是一项挑战。故此,在融入音乐教学以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时,教师应特别重视课堂的趣味性,积极采纳效率高的手段提升这种趣味性,从而有效彰显音乐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并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结语
就当前教学新形势来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新的要求。公共音乐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程的结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动向。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音乐课程,代表着对该课程教学模式革新的一种积极尝试,并对高等院校培养具有全方位发展潜能的优质人才发挥重要影响。结合思想政治教学元素,公共音乐授课正致力于提升其对学子德性训练和心灵滋润的影响力。此举旨在辅助学生在专业技能提升的过程中追求个人进步,确保众多学生享有全方位的成长机会,以满足他们在高校期间对自我成长的期待。
参考文献
[1]苏浩淼,石晓娟,王付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家,2021(4):166.
[2]常昕,商光辉.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新闻学课程内容建设及综合教学手段的实践——以"新闻编辑"课程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5):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