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农村小学语文“学讲导结”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姜美艳
  
河北广播电视报·时代论坛
2024年32期
延寿县青川乡小学 150600

摘要:“学讲导结”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和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在网络学习空间的支持下,该模式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互动性。本文从“学讲导结”模式的概述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网络学习空间优化该模式在农村小学语文中的应用。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本文总结了网络学习空间对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支持作用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学讲导结;农村小学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空间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支持工具。特别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网络学习空间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和灵活的学习方式。“学讲导结”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教师引导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支持,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课堂模式的创新,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2.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农村小学语文“学讲导结”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2.1丰富多媒体资源助力学生自主学习

在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花的学校》是一篇充满童趣和诗意的课文,描述了花儿们在春天从学校“逃课”的情景。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这篇课文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但由于环境资源的限制,学生很难直观地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因此,在网络学习空间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所展现的季节变化和花儿们的活动。

在“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提前发布相关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家中通过观看视频或查找资料的方式,了解有关春天花开的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花朵的生长过程有了初步认识,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课堂的“讲”环节,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交流各自的预习成果,讨论花儿们为什么“逃课”以及这背后的寓意。学生们通过合作与讨论,逐渐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在“导”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为什么作者把花儿的开放比喻为逃课?”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比喻手法的运用,并引导学生联想其他可能的自然现象与比喻。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学会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使用。

在“结”环节,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在线提交他们的学习成果,如绘制的花儿开放的画作或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短文。教师可以在线点评并反馈学生的作业,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这一模式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2.2创设情境提升情感理解能力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贫困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里凄惨离世的故事。作为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之一,这篇课文内容感人,但学生在情感理解和情境感知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网络学习空间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和情感。

在“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丹麦冬天生活的纪录片或动画片,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故事的背景。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资源进行预习,并思考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美好的幻想。在课堂的“讲”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小女孩在故事中的幻想和现实的对比,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故事的主题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

在“导”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分享一些关于故事的不同改编版本的视频,如动画版或电影版。通过观看不同的版本,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悲剧性,并进一步加深对小女孩命运的同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如何改变她的命运?”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故事的社会背景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在“结”环节,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提交他们对故事的总结和感悟,并通过线上讨论区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感受。教师通过在线平台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互评。这种模式的实施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通过网络平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

2.3多感官体验促进自然景象的理解

《秋天的雨》是一篇描写秋季自然景象的抒情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篇目。由于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较为有限,学生在感知秋天的美景时可能缺乏直观的体验。因此,借助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现秋天的丰富多彩,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自然的美。

在“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秋天的风景图片、音频素材,如秋风吹过树叶的声音、秋雨落下的滴答声等。学生通过多感官的体验,初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美丽。在课堂的“讲”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自然景象,如秋天的叶子、秋天的果实等。通过讨论,学生们对秋天的多彩与丰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导”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播放与秋天相关的诗歌朗诵或古典音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秋天的宁静与美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秋天的雨是‘轻轻的’?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想传达什么样的情感?”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点,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秋天的诗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在“结”环节,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提交他们对秋天的感悟,可以是绘画、诗歌或小短文。教师在线点评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感受,这种多样化的总结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课文内容,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欲。

3.结束语

网络学习空间的支持为“学讲导结”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网络学习空间,教师能够丰富课堂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学习空间将在更多的课堂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农村小学的学生们更好地融入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戚政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4-09-12].DOI:10.7666/d.D641995.

[2] 钟春予.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农村小学语文”学讲导结”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界, 2024(6):71-73.

[3] 胡少如,林思宏.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 2023(12):44-4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