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语文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国文学作品作为连接不同文化的重要桥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研习外国作家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对单个作家或单篇文本的孤立分析,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对外国文学的整体认识和文化理解。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
引言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明确改进方向。在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中引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地设计教学任务,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语文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通过研习外国作家作品,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表达方式和思想内涵,从而拓宽文学视野,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同时,在学习和鉴赏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形成对文学作品的独特见解和批判性思维。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从而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和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交往。
(三)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实施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评价任务,如读后感撰写、作品分析、跨文化比较等,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评价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表现,明确改进方向,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四)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它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实施,有助于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语文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一)构建“专题-分级任务-具体活动”的任务设计模型
这一策略高度重视从外国文学与文化的广阔视角出发,精心开发专题研习内容,以“异化——每个现代人的名字”这一深刻主题为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卡夫卡等现代主义文学巨匠的作品。在确定了研习专题后,我们进一步细化教学任务,围绕“读、写、交际”三大核心能力,精心设计了“为你选文”、“艺术长廊”和“舞台争鸣”三个既层层递进又相互关联的分级任务。在“为你选文”环节,学生需从海量文献中精选与主题紧密相关的文本,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研读篇目;进入“艺术长廊”,则着重于对作品艺术特色的深度剖析,鼓励学生通过文本细读、观点提炼等活动,挖掘作品背后的深层意蕴;最终,在“舞台争鸣”阶段,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个人见解融入课堂辩论或角色扮演中,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研习成果,同时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化对“异化”主题的理解。
(二)使用项目教学法,强调实践与体验
项目教学法在高中语文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它遵循情境性专题准备、分级任务驱动实施、综合性成果设计与合作性成果展示四个紧密相连的步骤,旨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以“十九世纪欧洲女性的爱情”为专题,学生们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深入研究一位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如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或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深入文本,挖掘作品主题、人物性格及艺术特色,还要通过团队协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多样化的形式,如制作精美的PPT、撰写条理清晰的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精彩的展示与深入的讨论,更促进了他们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十九世纪欧洲女性爱情观的理解,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文学鉴赏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采用发展性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学习
发展性教学评价在高中语文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秉持“为了学习的评价”和“评价即学习”的核心理念,致力于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的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表现性评价,如细致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评估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度,以及审阅研究报告的质量,从而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此外,为了更细致地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教师还设置了阶段性评价,如定期检查阅读笔记,鼓励学生撰写并分享读后感,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
(四)注重跨文化思维的培养
通过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观念,以及中外文学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在研习外国作家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作品与中国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例如,在研究莎士比亚的戏剧时,可以将其与中国的元杂剧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戏剧冲突等方面的异同。这种比较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外国文学作品,还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思维。
结语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语文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我们探索了一条融合教学、学习与评价的创新路径。通过精心设计的专题研习,学生得以深入探索外国文学的广阔天地,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通过表现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导他们反思学习,激发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金雅斯.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23.DOI:10.
[2]黄河雅.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4.DOI:10.
课题:QG1452-144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语文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