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县域高中体育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为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多次进行了课程改革,特别是在县域高中体育教学中,清晰规定了教学目标及方法。但是长久以来的教学习惯下,教师在县域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重视度不足、方法单一且固化等问题,难以让学生享受体育课堂,乐于参与到各项体育运动中。现阶段为改变上述问题,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在体育课堂上利用趣味性元素,打破固有教学模式的限制。未来的县域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需积极尝试各种全新的教学理论及方法,建立新型课堂。
关键词:县域高中体育;发展现状;对策
引言
县域高中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县域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育人员深入探讨并寻找有效的对策。
1县域高中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县域高中体育教学除了具有一般体育教学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殊性:首先,县域高中生的年龄在15~18岁之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县域高中体育教学需要针对这一特点,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既要注重身体锻炼,又要注重心理辅导,以帮助学生适应身体变化,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习惯。其次,县域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学习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因此,县域高中体育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最后,县域高中生的兴趣爱好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育爱好和需求。因此,县域高中体育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可以设置多种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游泳、瑜伽、武术等,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
2现状
2.1体育教育课程设置
在县域高中,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普遍存在单一性和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大部分学校将体育课程局限于传统的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培养。此外,部分学校由于师资力量和场地设施的限制,无法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降低。
2.2体育教育投入与设施
县域高中在体育教育投入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的配备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其次,学校在体育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相对保守,导致体育课程质量和学生体育活动水平难以提高。
2.3学生参与度与体育意识
县域高中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较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对体育运动的关注度不足。此外,学校在体育竞赛、社团活动等方面的组织力度不够,未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参与热情。
2.4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县域高中体育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多数学校仍以学生的体育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体育素养、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片面认识,影响体育教育的质量。
3县域高中体育教育的发展对策
3.1更加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给予差等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改革,可以增加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为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公平公正。对于差等生,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逐渐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和技能。
3.2利用好多媒体技术
体育教师应多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与技术,建立起体育教学资料库,编制县域高中体育教学的电子档案,开发校本课程,编制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教材,丰富学校体育资料档案库的建设。还可利用多媒体拍摄手段,记录和拍摄丰富的教学短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给学生播放顶尖运动员的参赛视频以及教学短片,丰富教学手段与方式,增强教学手段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亦可记录学生的练习动作,以便带领学生一起回看,找出不足之处,纠正错误动作。
3.3创新教学模式
体育学科教学不仅仅要在课堂上开展,还需要走出课堂,组织一系列户外、开放的项目。从新课程标准出发,教师不再要求学生完全接受教师的引导,全体统一组织或参与某种学习、比赛和技能学习,而是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特殊需求,有针对性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索。总之,从创新角度,县域高中体育教学应摒弃原先的班级授课模式,参考文化课程的授课方式,实施走班制教学,形成更符合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学习条件。例如:大部分女生不擅长田径类运动,但是因为她们的爱美之心,对健美操等节奏舞蹈比较感兴趣,也有较大的参与热情,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将学生合理分组,有针对性地给每一组别安排适合的体育运动。一些学生的肢体协调性较好,可以安排她们参与节奏加快的舞蹈训练,而一些体能较差的学生,则需要给他们安排相对柔和的舞蹈。为了保障教学的便捷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多个班级的学生和教师整合起来,开展联合教学活动,由不同的教师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在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要从专业性角度与学生沟通,为学生答疑解惑。
3.4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丰富体育教学活动
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教育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体育课也不例外。体育教师在讲解某些运动项目的要领时,仅仅用口头表达,高中生可能领会得不是那么的深刻,也会因为感觉枯燥无趣而心不在焉。这种情况下,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教学讲解,会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结语
体育教学的难度较大,在当下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县域高中体育应改变教学模式,按照新时代下的教学要求,保持教学方面的持续创新。未来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围绕体育学科特点,加大创新力度。
参考文献
[1]王大龙,刘强,陈立鹏.示范性县域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评价的实践研究2021,(41):44-45.
[2]梁艳锋,周荣国,周晓宇.体育核心素养理念下县域高中足球课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2022,45(2):9-12.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