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生活与数学的交融—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之方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它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将农村生活场景、资源融入数学教学,构建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包括利用农村自然环境进行数学实践,挖掘乡土文化中的数学元素等方式,让数学不再抽象难懂,而是充满生活气息,从而提升农村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数学素养;教学方法;乡土资源
引言
在教育的广阔领域中,农村小学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效果对农村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然而,传统数学教学往往过于理论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在农村小学,有着独特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乡土资源,将数学与农村生活相融合进行教学,是改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更能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为他们打开一扇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大门。
1.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内涵在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农村丰富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其意义非凡,一方面,能让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成为理解数学的桥梁,如田地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可联系到面积计算知识。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熟悉的生活氛围中学习数学,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也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2.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资源挖掘
2.1农村自然环境中的数学资源
农村的自然环境犹如一座巨大的数学宝库,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资源等待着我们去挖掘。田野里,一块块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农田,是天然的几何图形教学素材。例如,长方形的稻田、三角形的菜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地测量其长、宽、高,进而计算面积、周长等。山上的树木,其排列有着一定的规律,可用于教授数列知识。比如,树木按照一定间距成行成列种植,学生可以通过数树木的数量,来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河流的蜿蜒曲折,其长度的估算涉及到曲线测量的数学知识。此外,农村常见的各种果实,如成串的葡萄,其颗粒数量的分布也能体现数学中的统计思想。这些自然环境中的数学资源,不仅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能够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2农村生活场景中的数学元素
农村生活场景中处处都有数学元素。集市上的买卖交易就是数学运算的大舞台,从商品的价格计算到找零,都是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家庭中的家禽养殖,比如数鸡、鸭的数量,计算饲料的用量等,涉及到简单的数学统计和比例关系。农民在分配劳动任务时,例如几个人分几块地耕种,这就是除法的实际体现。还有,农村的房屋建造过程中,测量土地、计算所需建筑材料的数量等,都离不开数学。这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元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数学,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3乡土文化蕴含的数学知识
乡土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传统的农村手工艺,如编织竹篮,其中的花纹编织有着一定的对称规律,这是对轴对称知识的体现。农村的传统节日庆典,如舞龙灯时龙灯的节数,以及舞龙队伍的排列方式,涉及到数字的组合和数列知识。还有一些古老的土地丈量方法,虽然与现代测量方法有所不同,但其中包含着基本的长度、面积计算原理。这些乡土文化中的数学知识,承载着农村的历史和智慧,将其融入数学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能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3.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3.1课堂教学的生活情境创设
在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农村生活入手,如在教授分数概念时,可以以分西瓜为例。假设一个西瓜被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的部分就是分数。还可以用农村常见的农作物产量来创设情境,如某块地里的玉米产量,根据不同年份的数据,引导学生计算增长率等。通过模拟农村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将数学问题融入其中,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这种生活情境创设,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积极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3.2课外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开展课外数学实践活动是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策略。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农田测量活动,让他们亲自拿着测量工具去测量田块的长和宽,然后计算面积。这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测量和面积计算的知识,还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还可以开展农村集市调查活动,让学生去调查商品的价格波动情况,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如计算平均价格、价格涨幅等。此外,组织学生参与家庭理财活动,记录家庭的收入和支出,进行简单的财务统计。这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数学作业与农村生活的结合
将数学作业与农村生活相结合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布置学生回家计算家庭一个月的水电费支出,分析各项费用的比例关系。或者让学生统计家庭养殖的家禽在一段时间内的生长情况,如体重增长等,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还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家农田里农作物的产量与种植面积的关系,从而得出单位面积产量。这样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关注家庭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结语
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一种符合农村教育实际、富有成效的教学理念与方式。通过挖掘农村丰富的生活资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能够让农村小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一教学方式的推进,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创新,也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让农村孩子在数学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为他们未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雷锋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究[J].2021.DOI:10.
[2]李景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2(5):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