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蒙医药学科课程思政一体化: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协同
摘要:蒙医药学科在传承和创新中不仅肩负着医学实践的使命,同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承担着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塑造学生价值观的责任。本文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探讨了蒙医药学科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路径,旨在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协同发展。通过分析蒙医药学科课程的特殊性,提出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探索如何在蒙医药教育中实现知识与价值的双重传递,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本文主要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及课程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蒙医药学科,课程思政,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协同发展
引言
在全球化与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医学尤其是蒙医药学科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作为医学教育的一部分,蒙医药不仅需要传授专业的医学知识,更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因此,蒙医药学科的课程思政一体化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实践模式。课程思政的理念,旨在通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的优化,使每一门课程都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蒙医药学科课程思政的实施,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通过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如何将蒙医药学科的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蒙医药学科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
1. 蒙医药学科的特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需求
蒙医药学科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医学知识体系,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背景与哲学思想。它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远远超出了医学知识本身。在教授疾病治疗、药材使用等专业内容时,教师必须将该学科的文化价值观、民族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融入教学过程。这种文化背景的融入并非仅限于理论讲授,更应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及课外活动的方方面面。蒙医药不仅是医学治疗的手段,更是与民族文化传承密切相关的载体。在传统的医学教育中,课程设计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蒙医药学科的课程思政一体化,正是将价值观塑造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的实践路径。在这个过程中,蒙医药学科的独特性与课程思政的目标高度契合。教师不仅要传授现代医学技术,还要注重民族医药文化的传承,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蒙医药的文化背景、哲学思想和民族传统,进而在知识传授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例如,某高校蒙医药学科在其传统医学课程中,除去讲解药物的具体功效与使用方法外,还深入分析了蒙医药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讲解蒙医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民间的应用,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感知到民族文化与医学实践的紧密联系,从而树立起文化自信与职业责任感。
2. 课程思政的基本理论与蒙医药课程设计的契合
课程思政理念强调每一门课程都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价值观教育的载体。蒙医药学科课程设计应符合这一理论,探索如何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达到知识、能力与思想的协同发展。传统医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学能力,课程内容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但在新时代背景下,这种单纯的“技艺传承”显然不足以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的综合要求。医学教育不仅要培养技术能力,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意识。蒙医药课程设计应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兼顾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不应局限于单纯的医学治疗技能,应该融入民族文化、社会责任、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思政元素。例如,药材的采集与使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探讨这些药材背后的文化象征、生态环境及社会意义。通过案例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蒙医药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民族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对传统医学的尊重与敬畏。某次蒙医药课程中,教师通过对草药采集的案例讲解,强调了草药资源的保护问题。在讲解草药的应用时,教师结合本民族的历史,提到草药的过度采摘曾导致部分珍贵药材的濒危,讲述了现代蒙医药学者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学生在理解草药功效的同时,意识到资源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在心中树立起生态保护的理念和社会责任感。
3. 蒙医药学科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与实施路径
蒙医药学科课程思政不仅是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蒙医药学科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具有双重意义。通过课程思政,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与医学理念,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知识教学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医学人才的全面发展。蒙医药学科的课程思政实践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首先,课程内容的设计应体现出民族文化与医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教师不仅要讲解专业知识,还要挖掘蒙医药文化中的人文思想与社会价值。例如,在讲授“草药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草药的化学成分、疗效,还应讲述草药背后的文化故事与历史背景。这样,学生在学到具体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医学背后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进而培养出深厚的文化自信与人文关怀。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实现蒙医药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较为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思考。蒙医药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求教师采用更加互动、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情境教学、讨论式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反思与批判思维,提升其综合素质。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是实现蒙医药课程思政目标的重要保障。评价体系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术成绩,还应考虑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表现。这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注重其在团队合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表现。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衡量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成长与变化,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蒙医药学科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实施,不仅是学科教育的需要,更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民族文化复兴的需要。通过对蒙医药学科课程的思政一体化设计,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协同发展,培养出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医学人才。
二、蒙医药学科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实践策略
1. 课程设计中的思政元素融入
蒙医药学科的课程设计不仅要体现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蒙医药作为传统医学体系,不仅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药物应用和诊疗技巧,背后承载的文化价值观和哲学思想同样重要。在课程设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设计蒙医药学科课程时,教学内容需要结合其文化背景,将民族文化、社会责任和现代医学发展相结合。例如,在讲授草药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草药的应用历史,讲述草药在民族医疗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习药物的具体功效,更能理解这些药材在历史长河中所承载的文化符号与社会功能。某课程中,教师安排了一个专题讲座,深入剖析了草药的采集与保存过程中,如何平衡医学需求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讲解草药应用时,教师不仅谈及草药的治疗效果,还重点讨论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及草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通过这一案例,学生在获得医学知识的同时,也树立了资源保护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医学发展的同时需要考虑环境与社会的长期发展。课程设计还应注重多元化,采用跨学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蒙医药的课程设计应突破单一的医学框架,加入社会学、人文学科等元素。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蒙医药的治疗理念时,介绍与社会行为、文化信仰相关的内容。通过分析传统蒙医药与现代医学体系的差异,学生可以理解蒙医药的文化内涵、医学人文精神及其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全面关怀。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将学科知识与社会价值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
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思政教学的结合
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实现不仅仅依赖于课程内容的设计,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传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无法在课堂上形成深入的思考与交流。蒙医药学科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求教师采用更多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其责任感与使命感。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蒙医药学科可以通过讲解真实的医学案例,展示蒙医药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仅要分析医学上的治疗策略,还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背后的社会、文化、伦理问题。例如,在讲解某种草药的治疗效果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蒙医药治疗某一疾病的历史案例,结合历史背景,探讨治疗过程中的伦理抉择及文化传统对医学决策的影响。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蒙医药的社会价值,培养其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讨论式教学方法同样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某一课题或争议,促使学生自主探讨专业知识背后的社会意义与文化内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蒙医药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这种讨论,学生不仅能了解蒙医药的治疗效果,还能思考它如何与现代医学相互补充、共存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蒙医药背后的民族文化,探讨其在社会健康和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
3. 课程评价中的思政成效评估
课程评价体系是衡量蒙医药学科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重要工具。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学生的成绩往往只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忽视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成长与变化。蒙医药学科课程思政的成功实施,要求在评价体系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指标,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思想成长。在蒙医药学科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术表现、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评估学生的学期成绩时,除了考虑其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综合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社会实践表现和志愿服务经历。通过这种综合评价,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一步促进其思想与能力的双重提升。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高校已经开始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加强对学生思政素质的评价。例如,某大学蒙医药学科组织学生参与到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民族医学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学生在参与基层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也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体会到作为医学工作者在社会中的责任。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学科知识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机会,教师则通过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其思政教育的成效,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够确保蒙医药学科课程思政一体化目标的实现。这一评价体系不仅考察学生的学术能力,还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与社会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指导。
结论
蒙医药学科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蒙医药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能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综合素质提升。课程设计中的思政元素融入使学生在掌握蒙医药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理解和传承蒙医药背后的民族文化与社会责任。教学方法的创新,如案例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知识掌握,也培养了其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养。课程评价体系的创新为蒙医药学科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术表现、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蒙医药学科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实践不仅有助于培养新时代的医学人才,还为推动民族医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这一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和完善,蒙医药学科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与社会责任担当,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志忠. (2019). 课程思政视域下蒙医药学科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教育探索》, 40(5), 67-70.
[2]王俊杰. (2021). 传统医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以蒙医药为例. 《民族医学与文化》, 33(2), 121-124.
[3]刘建明. (2020). 高等教育中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以蒙医药学科为例. 《中国高教研究》, 41(9), 52-55.
[4]王磊. (2022).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一体化的实施路径探析. 《高等教育学报》, 43(4), 75-79.
本论文为2022年度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一流学科”蒙医药学科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项目——蒙医药学科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与方案设计(项目编号MYX2022-RO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