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儿园家园社协同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策略
摘要:幼儿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幼儿园家园社协同育人视角,围绕联动机制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评价标准制定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要建立健全家园共育组织,创新共育形式内容,完善共育激励机制;要厘清课程目标,精选课程内容,创新组织实施;要科学界定评价主客体,拓宽评价渠道方式,强化评价反馈应用。通过一系列举措,整合多方力量,突出劳动实践,强化针对性系统性,形成协同推进幼儿劳动教育的合力,不断提升幼儿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劳动教育;家园社协同
一、幼儿园家园共育联动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幼儿劳动教育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然而,单靠幼儿园的力量难以全面推进幼儿劳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协同育人作用。为此,幼儿园应积极构建和完善家园共育联动机制,形成教师、家长、社区三方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家园共育组织,成立家委会、志愿者团队等,为家长和社区力量参与幼儿园劳动教育提供平台。定期召开家长会、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理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相关活动。同时邀请社区工作者、劳动模范等进入幼儿园,通过讲座、示范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园要创新家园共育形式和内容。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云分享在线课堂等,及时发布园内劳动教育动态,分享优秀做法,拓宽家长参与渠道。组织亲子劳动体验活动,设计我是小小建筑师小小农夫等主题,引导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劳动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劳动乐趣。联合社区开展公益劳动,组织幼儿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敬老助残等,在服务他人中学会关爱,此外,幼儿园要建立家园共育激励机制。设置最美劳动家庭劳动之星等荣誉,对积极参与、成效突出的家庭和个人予以表彰,以评选、展示等形式营造浓厚氛围。定期开展家访,深入了解幼儿在家劳动表现,针对性地提供指导,促进园所教育与家庭实践的有效衔接。制定家园共育考核标准,将家长参与度、幼儿在园表现等纳入其中,形成常态化督导和反馈,幼儿园要从组织保障、形式创新、激励约束等方面入手,构建起多元互动、协同推进的家园共育大格局。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
劳动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作支撑。然而,目前多数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还存在随意性、碎片化等问题,亟待构建系统完整、富有特色的劳动课程体系,这就需要幼儿园立足自身实际,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整合多方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在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整体框架下,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动手能力,进一步细化劳动教育目标,突出阶段性、递进性的特点。如低班重在培养劳动兴趣,中班侧重劳动技能,大班强调劳动习惯等。制定科学的课程目标,是开发设计劳动课程的基本依据。教师应充分挖掘幼儿身边的劳动教育资源,将劳动融入一日生活。围绕自理、自助餐、清洁整理、饲养种植等方面,开发形式多样、循序渐进的活动课程。创设各类劳动情境,引导幼儿在角色扮演、合作游戏中学习劳动技能。拓展区域活动,增设小小厨房小小园丁等,丰富劳动体验,联系生产劳动,开发参观体验类课程,组织幼儿参观工地、农场,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课程实施是保障劳动教育落地的关键,教师在组织劳动活动时,要坚持育人为本、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调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前,教师应做好环境创设、材料准备等,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劳动氛围。活动中循循善诱,通过示范指导、口头点拨等,帮助幼儿掌握劳动方法,鼓励幼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过程中给予积极评价,及时发现幼儿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活动后引导幼儿分享体会、展示成果,将劳动与快乐、成长相联系,此外,劳动课程实施还需要多方协同配合。挖掘家庭劳动教育资源,鼓励家长利用家务劳动、亲子游戏,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劳动。整合社区力量,邀请各行各业人士担任劳动导师,拓宽幼儿视野,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劳动意识和指导水平,推动教师成长,系统开发、精心组织、协同推进,才能不断提升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教师要重视体验式游戏教育的开展与实施,并运用课程游戏化理念,为幼儿构建轻松、和谐、愉快的游戏氛围,从而切实激发幼儿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并为其成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幼儿园协同育人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应用
客观全面的评价是推动教育改革、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针对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用评价引领教学,以评价促进发展。制定幼儿园协同育人评价标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整合多方意见,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形成具有普适性和特色性的评价工具,协同育人是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评价既要关注幼儿园、教师的组织实施情况,也要考察家庭、社区的参与度和支持度。评价客体则涵盖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效果等各环节要素,厘清评价主客体,有利于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客观评判各方责任的履行情况。
围绕幼儿园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实际,从协同理念、协同机制、协同效果等维度,设计多层级的评价指标。如在协同理念方面,考察幼儿园、家庭、社区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在协同机制方面,评估组织管理、资源整合、条件保障等;在协同效果方面,关注幼儿劳动意识、劳动习惯的养成情况。制定评价细则和等级标准,细化各项指标的考察要点,用数量和质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取个案分析、行为观察、访谈等多种方式,动态监测协同育人全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托网络平台,建立幼儿劳动档案,跟踪记录幼儿参与劳动的情况。吸收家长、社区代表参与评价,通过座谈交流等,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实现评价主体和视角的多元化,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方,帮助其查摆问题,改进不足。定期开展评价结果分析,总结协同育人的成功经验,发现典型案例,以案例引领、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评价结果作为幼儿园考核、教师绩效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利益协同、责任共担的长效机制。用科学评价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激发家庭社区参与热情,形成协同推进幼儿劳动教育的强大合力。
结论
大力加强幼儿劳动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幼儿园应从机制构建、课程开发、评价完善等方面着手,健全联动机制,科学设计劳动课程,建立规范的评价标准,要整合园内外资源,丰富劳动实践形式,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提升教师劳动意识和指导能力,推动劳动教育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智钰.家园协同视域下幼儿园劳动启蒙教育实践[J].当代家庭教育,2023,(14):39-41.
[2]魏丽.家园协同视域下幼儿园劳动启蒙教育实践[J].家长,2022,(2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