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与实践优化

张颖君
  
河北广播电视报·时代论坛
2024年47期
安阳市第七中学 455000

摘要:本文旨在对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和“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实践优化路径进行探讨。通过对学生、作业、评讲以及评价等方面实施分层设计,推动教学的高效化与科学化发展,能最大化的满足各个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作业分层;分层设计

国家出台“双减”政策,鼓励教育回归本真,推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作业分层设计成为摆脱传统“一刀切”作业模式的关键,它根据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契合“双减”内涵[1]。

一、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一)学生分层

1.综合评估

对学生进行分层,要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价,课堂表现、测试排名、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都应作为评价的标准。据此将学生大致分为 A、B、C三个层次。 A 层次学生基础薄弱,对课堂知识理解慢、回答问题准确率低;B 层次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能紧跟教学节奏,熟练运用知识;C 层次学生学有余力,常能快速举一反三,提出创新性思路。

2.动态调整

分层非一劳永逸,而是保持动态性,定期根据学生阶段学习进步或退步进行调整。

(二)作业分层

A 层:夯实基础,作业主要围绕数学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展开,对于重点核心知识,在一周内可能会安排 3 - 4 次练习机会。例如在学习《整式的乘法》的一周内,周一练习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周三复习并增加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周五则综合练习整式乘法的各种类型。通过大量重复性但有针对性的练习,对核心知识进行强化记忆。该层级作业全体学生必做,以教材课后习题、配套练习册基础题为蓝本,涵盖当天所学核心知识点,以选择题、填空题、简单解答题为主。

B 层:知识深化,突破学习瓶颈,提高思维阶层。在学生已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布置具有综合性的作业题目,例如,跨章节将代数中的方程与几何问题相融合,把抽象的几何问题通过列方程具体简单化,跨知识模块进行数形结合,解题方法综合等。该层级作业主要面向 B 层中等水平学生,同时兼顾 C 层学有余力学生的拔高需求,题目难度中等偏上,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与逻辑推理能力。

C层:拓展创新,聚焦于问题答案开放、解题方法开放、概念的拓展探究、跨学科应用研究等任务,鼓励学生挑战未知领域。如深入探究数学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挖掘不同知识板块之间隐藏的内在联系,该层级作业面向 C 层水平学生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提升创新素养与学科视野。

(三)评讲分层

基础层(A 层)课堂评讲以基本概念、公式及简单题型为主。如在对一元一次方程讲解时,要详细阐述方程的定义以及解法步骤。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通过具体实例反复讲解,加强练习,夯实基础,确保学生掌握基本运算和解题方法,增强其学习信心。

提高层(B 层)在巩固基础的同时,拓展知识应用。如讲解几何图形时,不仅要求掌握基本性质和定理证明,还会引入一些综合性题目,如结合三角形全等与角平分线性质,培养其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拓宽解题思路。

拓展层(C 层)注重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拓展。针对难题、竞赛题进行评讲,如函数与几何综合题,探讨多种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探究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维,培养其独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2]。

(四)作业评价分层

A 层侧重鼓励,关注作业完成认真度、解题的规范性、知识点掌握准确性,评语以鼓励为主,增强其学习信心。

B 层精准指导,评价聚焦解题思路完整性、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和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评价语言兼具肯定与引导提升方向,指出思维亮点与改进方向,启发其具有创新性的解题思路。

C 层多元拓展,不仅评价解答正误,更看重探究深度、对复杂问题的独特见解和能否将知识融会贯通于高难度题目,引导学生反思研究不足,促进其进一步提升。

二、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优化及措施

(一)实验准备

选取6个相同层次班级,奇数班进行分层作业设计(实验班),偶数班沿用传统作业模式(对照班),确保6个班初始数学成绩、学习氛围等无显著差异,且教师教学方法、进度相同。设计详细实验方案,明确各阶段任务、时间节点、数据收集方式。

教师培训:组织参与实验的教师开展专项培训,深入学习分层作业设计理念、方法,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确保教师能精准实施分层作业策略,熟练掌握分层作业批改、反馈技巧。

学生分层: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将实验班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各层次学生比例依据班级实际学情合理确定,且保持动态调整机制,允许学生根据学习进展在层次间流动。

(二)实验实施

在实验班依上述分层策略布置作业,教师课堂详细讲解分层目的、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定位。作业批改记录各层学生完成时间、正确率、典型错误,每周与学生交流作业感受,动态优化。对照班按常规布置统一作业,正常批改反馈。

作业分层设计细化:

基础层作业:紧扣教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注重题型的单一性与重复性,以巩固课堂所学为重点,如课本例题的模仿练习、简单计算题等,作业量占比约 40%。

提高层作业:在基础知识之上适度拓展,融入一些综合性题目,培养学生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如知识点串联的解答题、简单的数学建模题等,作业量占比约 40%。

拓展层作业:强调开放性、创新性思维培养,选取具有挑战性的竞赛类题目、深度探究课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多种解题策略,如复杂数学问题的研究报告、高难度数学思维拓展题等,作业量占比约 20%。

(三)数据收集

定期测试成绩,每月进行单元测试,记录6个班平均分、优秀率(总分的80%及以上)、及格率,分析成绩波动趋势,直观反映学习效果提升差异。

学习过程数据收集:除测试成绩外,增加对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后主动学习时长、提问频次等过程性数据的记录。可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日志、线上学习平台数据追踪等方式收集,全方位了解分层作业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影响,为实验结果分析提供多元视角。

(四)数据分析与优化

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成绩数据,若实验班成绩提升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班,证明分层有效;反之,则反思各分层环节漏洞。

若分层作业效果不佳,组织教师、教育专家、学生代表开展研讨沙龙,从作业难度梯度、分层标准合理性、教师指导精准度、学生心理适应性等多维度剖析问题根源,针对性制定改进方案,如调整分层界限、优化作业内容、改进教学引导方式等,并在下一阶段实验中及时应用、持续监测。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在“双减”背景下成效显著,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减轻课业负担,促进个性化成长。因此,有必要强化家校合作确保家长理解支持分层理念,持续推动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双减”之光在数学学习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 吴银章.“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设计[J]. 亚太教育, 2024, 34(22):86-89.

[2] 马强.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 延安大学, 2024, 32(6):29-32.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编号:2024YB0950《“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