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与实践。通过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提出了情境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阐述了这些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实践。研究表明,这些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教学实践
一、引言
在当今教育领域,核心素养的概念受到广泛关注。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涵盖多个方面,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在数学学科中,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这些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1. 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小学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在教授数的运算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还要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和数感。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同时感受数的大小、数量关系等。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几何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形、动手操作等方式,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核心素养还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毅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给予积极的反馈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情境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需遵循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要求情境源于生活,如教授百分数时可用商场打折实例;趣味性原则通过生动情境吸引学生,如用小动物排队学习乘法口诀;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思考,如测量三角形内角和发现规律。
情境教学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导入情境、探究情境和应用情境。导入情境在课堂开始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用圆柱水杯引出体积计算。探究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如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推导面积公式。应用情境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购物找零练习小数加减法。
这些策略有助于学生在真实、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
(二)问题导向教学策略
问题的设计与实施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首先,问题设计需注意三点:一是难度适中,避免过于简单或困难。例如,在讲解分数基本性质时,可提问“1/2、2/4、3/6的关系及其分子分母变化规律”,既考查学生基础又激发思考;二是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引导深入探究,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提问“除了用绳子测量外,还有其他方法吗?”启发学生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三是系统性,围绕教学目标逐步递进。四则运算教学可从加法到减法、乘法、除法,最后引入混合运算。
在问题导向教学实施方面,首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三角形分类教学中提问“三角形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其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两个维度探讨分类依据。最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如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角和边得出不同类型的分类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组建需合理搭配成员,融合不同学习水平与性格特点,实现优势互补,并明确分工,如组长、记录员和汇报员等角色。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设定具挑战性和合作性的任务,例如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并探讨多种方法。小组成员围绕任务讨论交流,可能得出分别计算各面或先算三对面再乘以2等方法。最后由汇报员分享结果,教师和其他小组评价补充,从而多角度理解知识,提升表达与团队合作能力。
四、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实践案例
(一)情境教学案例
教授“平均数”时,教师创设投篮比赛情境:男生队投篮个数为5、4、6、3、7,女生队为4、6、5、4、5。先让学生计算总个数,再提问“仅看总数能否比较水平?”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需用平均数衡量。通过计算两队平均投篮个数,学生理解了平均数概念及其实际应用。
(二)问题导向教学案例
在教授“圆柱的侧面积”时,教师提出问题:“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我们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呢?”这个问题让学生陷入思考。然后教师又提出:“我们能不能把圆柱的侧面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图形呢?”引导学生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接着教师提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逐步探究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即圆柱侧面积 = 底面圆的周长×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教授“可能性”时,教师给每组发盒子,内有3红、2白、1黄共6个球。任务为:任意摸一个球,可能为何色?哪种颜色可能性最大?小组通过试验记录或计算比例探究,最后汇报交流。学生由此深刻理解可能性概念。
五、结论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这些教学策略能够将知识与能力、思维与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建腾.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C]//第五届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5.
[2] 孟范举,刘晓玲.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实践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10):1-7.
[3] 李学刚.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C]//教育发展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