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吴章育
  
河北广播电视报·时代论坛
2025年2期
福清龙西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新时代;爱国主义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但辨别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观念和情感认同,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国的建设成就,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从而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将激励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的增强,将促使学生更加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学生能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自豪,从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种爱国情感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促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一)深度挖掘教材资源,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细致入微地研读《道德与法治》教材,从中深度挖掘并精准提炼出那些承载着爱国主义精髓的宝贵内容——从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中汲取力量,感受那些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革命传统;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领悟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丰富多元的地域文化中认识祖国的广袤与多彩。在讲解“国家制度”章节时,教师可巧妙地融入“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的生动案例,通过细致入微的讲述,让学生仿佛亲历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瞬间,深刻理解这一事件的历史必然性和深远意义。同时,展现“一国两制”实施后,两地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让学生亲眼见证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带来的福祉,不仅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统一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民族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与荣耀,激发起他们内心深处强烈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认同感。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教学手段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特别是在探讨《维护祖国统一》的深刻主题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将抽象的爱国主义理念转化为生动具体的视听盛宴。通过精心挑选的图片、震撼人心的视频片段以及富有感染力的音频资料,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祖国的辽阔疆域与壮丽山河,亲身感受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在讲述海峡两岸关系时,教师可以播放一系列关于两岸交流合作的纪录片或新闻报道,画面中两岸同胞携手共进的温馨场景、共同传承中华文化的坚定信念,无不触动着学生的心弦。这些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不仅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两岸同根同源、血浓于水的亲情纽带,更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对于祖国统一的渴望与爱国情怀,促使他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自觉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三)开展实践活动,增强情感认同

为了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应积极策划并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如同一扇扇窗,让学生亲临其境地感受祖国的文化底蕴与民族精神的厚重。通过参观当地的革命纪念馆或历史博物馆,如红军长征纪念馆,学生们能够亲眼目睹那些见证历史沧桑的实物展品,聆听讲解员深情讲述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与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在纪念馆的每一块展板前驻足,在每一件文物前沉思,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与洗礼。随后的小组讨论与观后感撰写,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平台。学生们纷纷分享着自己对红军精神的深刻理解,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以及对祖国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情感认同与归属感,更激发了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道路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紧密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主动搭建起家校沟通的桥梁,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深入家访等方式,与家长共同探讨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确保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教育任务的重要性。在家长会上,学校可以精心策划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分享环节,邀请家长上台讲述自己的爱国故事或亲身经历,用真实、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此外,学校还可以巧妙地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如鼓励学生与家长一同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共读相关书籍,并撰写心得体会,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家庭中继续深化对爱国主义的理解,还能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共同成长的家庭氛围。通过这样的家校共育模式,爱国主义教育得以延伸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结语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爱国主义不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行动的指南。它激励学生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中,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瞿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24.DOI:10.

[2]翁小敏. 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革命传统教育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22.DOI: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