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农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探索

陈跃天
  
河北广播电视报·时代论坛
2025年5期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县第一中学 123100

摘要:农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于提升农村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剖析农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包括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资源匮乏、教学方法单一以及协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资源整合、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设路径,旨在为推动农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探索

引言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存在的背景下,加强农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还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面临诸多挑战,亟待深入研究并寻求有效的解决路径。

1农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深远且多维度的重要意义,它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培育时代新人不可或缺的关键举措。从学生成长角度来看,一体化建设为农村学生搭建了连贯且系统的思政教育体系。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体化的思政课能够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小学阶段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播下道德与理想的种子,中学阶段则进一步深化拓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2农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2.1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中小学思政课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因素。首先,在师资数量上,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对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吸引力不足。许多农村中小学存在思政课教师严重短缺的情况,常常出现一位教师身兼数职,既要负责思政教学,又要兼顾其他学科的现象。这使得教师精力分散,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思政课教学中,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次,师资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农村思政课教师并非思政教育相关专业出身,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体系和专业的思政教育教学方法。

2.2课程资源匮乏

课程资源匮乏是农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的又一严峻困境。一方面,教材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虽然国家统一编写的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具有权威性和系统性,但在农村地区,部分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深入,未能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和教育价值。教学过程往往局限于教材文字表面,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难以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导致思政课教学显得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协同机制不完善

农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协同机制不完善,严重阻碍了其整体推进。在校际协同方面,农村中小学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各个学校在思政课教学上各自为政,信息交流不畅,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在教学研究方面,学校之间很少开展联合教研活动,无法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成果也难以在农村学校之间广泛传播和推广。在课程资源开发上,缺乏校际间的协作,导致重复劳动,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资源浪费。

3农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任务。首先,要拓宽师资补充渠道。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实施特殊岗位计划、定向培养等方式,吸引更多思政教育专业人才投身农村教育事业。例如,制定优惠政策,为到农村任教的思政教师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便利等,提高岗位吸引力。同时,鼓励师范院校与农村中小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输送实习教师,缓解师资短缺压力。其次,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至关重要。定期组织农村思政课教师参加高质量的专业培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政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深度授课。

3.2优化课程资源整合

优化课程资源整合是推动农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深度挖掘教材资源是首要任务。组织专业团队对农村思政课教师进行教材培训,帮助他们精准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和价值导向。教师应结合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补充具有乡土特色的案例和素材,使抽象的思政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易于理解。

3.3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思政课实效性的关键所在。推行多样化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摒弃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积极引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

3.4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是保障农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支撑。加强校际协同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建立农村中小学思政课校际联盟,制定定期交流制度,组织校际间的教学观摩、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联盟学校可以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分享教学经验和成果,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各具特色又相互补充的课程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乎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尽管当前面临诸多困境,但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资源整合、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等多方面的努力,能够逐步提升农村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实现农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工作中,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持续关注和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推动农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逻辑、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J]. 陈胜红;李宁.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10)

[2]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路径研究[J]. 苏日娜.新西部,2024(0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