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家校社一体化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内涵与途径探索

李芳
  
河北广播电视报·时代论坛
2025年6期
巴中市中坝小学

摘要: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时期作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性格、情感及价值观的塑造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对社会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以及学校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单一的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家校社一体化;积极心理;途径探索

引言

家校社一体化,就是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面紧密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引导。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其教育方式和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奠基性作用;学校则是孩子接受系统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品德、塑造性格的重要使命;而社会则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环境,为孩子的实践锻炼和视野拓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一、家校社一体化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内涵

(一)全方位协同育人

家校社一体化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推动,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多维度心理品质培养

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个体具备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幸福感、满意感、乐观与希望、感恩与宽容等认知和情感。家校社一体化通过多方协同,从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对小学生进行评价和培养,全面提升其积极心理品质。

(三)实践与体验相结合

家校社一体化强调通过实地考察、模拟实验、项目式学习等跨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实践与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小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同时增强其社会适应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全面发展

家校社一体化注重关注每个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其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同时,它也强调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其学业成绩,还注重培养其品德、情感、社交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家校社一体化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组建家长助教团队,丰富学校教育资源

学校可以积极招募家长志愿者,精心组建家长助教团队,邀请他们深度参与到学校的积极人格养成教育工作中来。家长助教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此前,小学发布招募家长志愿者的信息后,一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家长踊跃报名,成为了助教团队中的一员。她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精心为学生们开设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讲座。讲座过程中,她巧妙运用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与挑战。通过这些讲座,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还增强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为积极人格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学校应当积极构建多样化的家校沟通渠道,以确保家长与教师之间信息的畅通无阻。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校能够向家长全面汇报学生的学习进展、行为表现以及在校的心理健康状况,让家长对孩子在校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同时,设立家校微信群成为日常沟通的重要平台,教师可以在群内及时发布学生的学习动态、作业情况、活动照片等,使家长能够随时了解孩子的最新表现。此外,实施家访制度也是加强家校联系的关键环节,教师亲自走进学生家庭,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教育策略。通过这些举措,家长不仅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还能与教师进行实时沟通,针对孩子的问题提出建议。教师则能根据家长的反馈,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三)开展家校社协同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家庭和社区应当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携手策划并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家校社协同活动。这类活动形式多样,诸如亲子阅读活动,能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沉浸在书海,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家庭运动会则能在竞技与欢乐中,强化家庭成员间的默契与协作;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更是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服务他人的宝贵机会。以某小学与社区联合举办的“环保小卫士”活动为例,学生们在家长的陪同下,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垃圾清理和环保宣传工作中。他们不仅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更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同时,这一活动也让家长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育的多元性,意识到除了学业成绩,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样重要。这样的家校社协同活动,无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四)借助专业力量,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学校应当积极邀请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定期为家长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与咨询服务。这些专业人士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极具针对性的指导,有效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在一次活动中,小学特意邀请了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来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讲座现场,心理咨询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剖析了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方法,如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困扰等。同时,还设置了互动环节,现场解答家长和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给予切实可行的建议。通过这次讲座,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不仅了解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还掌握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这有助于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与学校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结语

家校社一体化模式的深入实践,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开辟了新路径、注入了新活力。家庭、学校与社区三方紧密联动,形成教育合力,不仅为孩子们营造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成长环境,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他们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通过多样化的协同活动、专业化的心理支持以及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我们欣喜地看到,小学生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坚韧不拔,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信从容,在探索未知时更加勇敢好奇。

参考文献

[1]庞红卫.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模式的省域建构与实践[J].中国基础教育,2024,(06):19-23.

[2]顾冰.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3,(08):88-9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