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据赋能背景下课程思政在新能源汽车实训作业设置环节中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探讨在数据赋能背景下,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中职新能源汽车实训作业设置环节中,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分析数据赋能、课程思政及新能源汽车实训作业设置的相关理论,结合实证研究方法构建实训作业设置策略并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旨在为中职新能源汽车实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培养更多具备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实训作业设置;中职教育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中职教育在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实训作业设置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技能提升和职业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实训作业设置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针对性、忽视学生思政教育等。因此在数据赋能背景下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在新能源汽车实训作业设置环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前景。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数据赋能
数据赋能是指通过收集、整合、分析和应用数据,来驱动决策、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和创新业务模式的过程,在教育领域的数据赋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持。数据赋能特指在中职新能源汽车实训作业设置环节中,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实训操作数据等,来优化作业设置。
(二)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即将思政教育融入各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社会责任感等。中职学校学生特点鲜明,需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以专业课为载体进行针对性教育,本文中特指在新能源汽车实训作业中融入思政元素。
(三)新能源汽车实训课
新能源汽车实训课是指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应用进行的实际操作和训练课程,学生将通过这门课程学习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系统组成和维护保养等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相关技能。新能源汽车实训课程通常包括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系统组成、维护保养和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内容。
(四)作业设置
作业设置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具体学习任务,需明确内容、要求、完成方式及目的,提供资源支持,设定完成时间和评价标准。合理的作业设置能引导学生有目的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习效果和兴趣。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对课程思政与中职实训课程的研究日益增多,如马蔚(2022)以具体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在中职汽修实训中的应用。但多数研究集中于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联系,对作业设置和数据赋能方面探讨较少。因此在数据赋能背景下,探索课程思政在中职新能源汽车实训作业设置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二)国外相关研究
在职业教育全球发展中,各国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与实训课程对接路径。美国以公民教育为载体,英国发挥传统文化价值,众多国外学校利用科技手段将课程思政融入实训课程。这些国际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值得深入探讨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学生,二是他们的实训作业设置环节。将关注这些学生在数据赋能背景下的学习行为和态度,以及实训作业设置环节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进而探究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二)总体框架
本文总体框架涵盖理论基础探究、资料收集、调研、案例研究、策略构建、实践验证及成果总结等阶段,通过理论分析与资料收集,结合调研了解现状构建数据赋能下课程思政在实训作业中的实施策略并进行实践验证。
(三)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在于融合数据赋能与课程思政,构建实训作业策略,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素养。难点在于收集处理大量教育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有效;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和作业;应对数据赋能和课程思政带来的教学挑战。
(四)具体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多元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搜集资料、分析前人成果;调查研究设计问卷访谈,获取一手资料;案例研究实地考察典型中职学校;实验研究构建实验组对照组验证策略;比较分析国内课程思政融入实践,为本课题提供理论支撑。
五、研究过程与结果
(一)理论基础与现状分析
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数据赋能、课程思政及新能源汽车实训作业设置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利用调查研究法,对当前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作业设置的现状以及课程思政在实训环节中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数据赋能的背景下,本文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了学生的实训作业数据、学习行为数据等,并通过数据分析揭示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这些数据为后续的策略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三)策略构建与实施
基于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结果,构建了数据赋能背景下课程思政在实训作业设置中的实施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实训作业设置中,利用数据赋能优化作业设置,以及个性化教学计划的制定等,随后将这些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
(四)实践应用与效果评估
通过实践应用,本文验证了所构建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实践结果表明数据赋能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实训作业设置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优化实训作业设置,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六、创新之处
(一)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的创新
本文将数据赋能的技术背景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相结合,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技术与教育理念的独立研究模式。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方式不仅为中职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也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二)研究方法的创新
本文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学生学习数据,数据驱动揭示学生特点需求。案例研究注重描述分析、比较归纳,实验研究引入对照组设计,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策略构建提供有力数据支持。
(三)实践应用的创新
本文实践应用具创新性,构建的实训作业策略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施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升作业质量效果。
七、预期成果与社会效益
(一)预期成果
本文预期将形成一套创新的实训作业设置方案,以及相关的教学实施报告和案例分析。这些成果将直接应用于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社会效益
本研究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优化实训作业设置,提升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中职教育发展创新。
八、结论
数据赋能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在新能源汽车实训作业设置中具有显著成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素养,通过实践探索验证了数据技术在课程思政中的融合应用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未来将继续深化研究,拓展数据赋能课程思政的应用领域,优化实训作业设置策略,为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技能型新能源汽车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