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现代科技与乡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的融合:基于稻谷农事体验的实践探索
摘要:本论文聚焦现代科技与乡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的融合,以幼儿参与运用现代机械种田、维护及利用现代科技设备收割稻谷的实践为核心,探讨该融合模式对幼儿发展及乡村幼儿教育的影响。通过实践研究发现,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学习体验,提升了其多方面能力,还为乡村幼儿园教育注入新活力。然而,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进一步探索解决路径以促进乡村幼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现代科技;乡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稻谷农事实践
一、引言
乡村幼儿园依托天然田园资源,其特色田园课程迎来科技新契机。在稻谷农事全流程中融入现代科技,幼儿通过操作智能设备监测生长、体验农机作业,既传承农耕文化根脉,又触摸科技前沿。这一融合让传统田园课堂焕发活力,助力幼儿在实践中涵养科学思维,提升动手能力,为乡村儿童全面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二、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有语言、逻辑-数学、空间等八种智能。在田园课程与现代科技融合实践中,幼儿操作现代机械农事锻炼了身体-运动智能,理解机械原理发展逻辑-数学智能,观察稻谷生长及用科技监测环境,促进自然观察智能提升。
(二)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杜威强调“从做中学”,认为儿童应该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学习知识和技能。在乡村幼儿园的田园课程中,让幼儿亲身参与到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稻谷种植的全过程,在实践中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符合杜威的教育理念,能够使幼儿获得更直接、更深刻的学习体验。
三、现代科技融入田园课程的实践
(一)种田阶段:现代播种机械的引入与体验
播种时节,教师巧用多媒体设备,以科普视频与高清图片为载体,生动讲解现代播种机的构造、运作原理及对比传统手工播种的优势,点燃幼儿探索热情。同时邀请专业农机手驾驶播种机于田间实地演示,让幼儿直观目睹稻种被精准、快速播撒的过程。在严格安全防护下,安排幼儿参与简易操作,如轻按启动按钮,感受机械震动,观察稻种入土瞬间,沉浸式体验现代科技赋能的高效播种魅力。
(二)维护阶段:利用智能设备监测与管理
在稻谷生长全程,田园课程引入智能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监测站等“智慧大脑”。教师悉心指导幼儿学习使用这些设备,每日定时测量并记录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关键数据。
随着数据积累,幼儿深入分析,逐渐了解稻谷生长对环境条件的具体要求。土壤湿度低了,他们操控小型灌溉设备补水;光照不足,便围坐一起讨论,提出调整种植布局或利用反光设备增光的办法。
(三)收割阶段:联合收割机的认识与操作体验
稻谷成熟之际,联合收割机成为课程核心。教师以图文视频为媒介,拆解切割、脱粒、筛选等作业环节,助幼儿初窥复杂机械运作逻辑。收割现场,轰鸣的机器将成片稻浪瞬间转化为金黄谷粒,幼儿直观感受科技赋能农业的高效力量。在专业人员全程护航下,部分幼儿踏入驾驶舱,近距离观察仪表盘构造,触摸操作按钮与手柄,在指导下尝试微调行进方向,于实践体验中深化对现代农业收割技术的认知。
四、实践效果
(一)幼儿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田园课程实践中,幼儿深度参与稻谷种植全程,系统掌握从播种到收割的农事知识,熟练操作传感器、小型灌溉工具及简易农机。通过探究齿轮传动、动力转换等机械原理,他们不仅理解科技设备的运作逻辑,更能依据土壤湿度、光照等监测数据灵活调整种植策略,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同步提升。
课程让幼儿亲近自然,亲历稻谷从萌芽到成熟的奇妙过程,培育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之心。团队协作操作科技设备时,幼儿在沟通互助中强化集体意识。现代农业科技的高效魅力,更点燃了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热情,逐步树立“科技赋能生活”的价值认知,萌发用智慧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景。
(二)对乡村幼儿园教育的积极影响
现代科技与田园课程的深度融合,革新了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引入智能传感器、多媒体教具等设备,课程内容从传统农事拓展至科技应用领域,兼具时代性与趣味性。多元化的学习场景,如数据监测、机械操作体验等,充分满足幼儿探索欲,激发学习热情。
这一融合亦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教师需同步精进传统农事教学与现代科技知识,既要熟稔田园课程设计,又要掌握设备原理与操作指导技巧。在此过程中,教师持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跨领域教学能力,推动乡村幼师队伍向专业化、复合型方向进阶。
五、存在问题与挑战
(一)科技设备的适用性问题
部分现代科技设备操作复杂,对于幼儿来说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一些智能监测设备的界面设计和操作方式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导致幼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挫败感,影响学习效果。此外,乡村地区的网络信号不稳定,也会影响一些依赖网络的科技设备的正常使用。
(二)教师科技素养不足
乡村幼儿教师普遍缺乏系统的科技教育培训,对现代科技知识和设备的了解有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难以准确地向幼儿讲解科技原理和操作方法,无法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同时,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也难以将现代科技与田园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影响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三)教育资源匮乏
乡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缺乏足够的资金购买先进的科技设备和教学材料。此外,乡村幼儿园与外界的交流合作较少,难以获取最新的科技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限制了现代科技与田园课程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六、结论与展望
现代科技与田园课程深度融合,彻底革新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智能传感器、多媒体教具等设备的引入,将课程内容从传统农事延伸至科技应用,既彰显时代特色又充满趣味。数据监测、农机操作等多元学习场景,充分契合幼儿探索天性,激发浓厚学习兴趣。
这一创新实践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教师需兼顾传统农事教学与现代科技知识,既要精通田园课程设计,又要掌握设备原理与指导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推动乡村幼师队伍向专业化、复合型方向加速迈进。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加德纳. 多元智能新视野[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虞永平. 幼儿园课程建设:回到原点和专业立场[J]. 幼儿教育,2019(12).
[4] 李季湄,冯晓霞.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