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德育的实践探索

邝维享
  
河北广播电视报·时代论坛
2025年7期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中心小学 51911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古诗词教学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载体,更是开展德育的重要阵地。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与家国情怀。本文通过以读促悟明晰德育内涵、结合背景领悟德育内容、依托情境理解德育情感等策略,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德育的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索与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德育融入

引言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侧重于字词解释、诗句翻译和背诵默写,忽视了其中蕴含的德育价值。在当今时代,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至关重要。因此,探索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有效融入德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读促悟,明晰德育内涵

朗读是古诗词教学的基础环节,也是融入德育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节奏美和意境美,进而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德育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增加朗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朗读中更好地领悟古诗词中的德育内涵。

以四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暮江吟》这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的韵律之美,体会诗句平仄交替、押韵工整的节奏感,仿佛亲眼目睹夕阳余晖轻柔铺洒江面的壮丽景象。随着朗读的深入,学生逐渐领悟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与热爱,这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正是德育中审美情趣与生态意识培养的契机。为增强朗读的趣味性与互动性,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朗读活动,让学生分组模拟诗人与友人共赏暮江之景,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展现诗句中的情感起伏。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的朗读中,学生不仅把握了诗句的意境美,更在互动中体会到诗人对平凡生活中细微之美的捕捉与赞叹,从而激发了对生活之美的发现与感恩之心。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 " 诗意绘画 " 活动,让学生在朗读后根据想象绘制暮江夕照图,将文字之美转化为视觉艺术,进一步加深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朗读活动,学生在享受古诗词韵律之美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德育的熏陶,学会了以审美的眼光观察世界,以感恩的心态珍惜生活,实现了从 " 读诗 " 到 " 悟道 " 的升华,明晰了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厚德育内涵。

二、结合背景,领悟德育内容

每一首古诗词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这些背景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信息,与诗词所表达的德育内容密切相关。结合背景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领悟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

以四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出塞》这一课为例。《出塞》一诗,作为唐代边塞诗的杰出代表,其创作背景与唐代边疆战事频繁、民族交融的历史时期紧密相连,深刻反映了诗人王昌龄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对英勇将士的颂扬。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深入介绍王昌龄的生平经历,特别是他仕途坎坷却心怀天下的情怀,以及唐代边疆战争频仍、百姓渴望和平的社会背景。通过讲述这些背景知识,学生不仅能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所描绘的边疆荒凉与将士征战的艰辛,更能体会到诗句中蕴含的深沉家国情怀与对和平的渴望。这种结合背景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超越了文字表面,触及到诗词背后的历史重量与人文温度。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将王昌龄的《出塞》与其他边塞诗人的作品,或是王昌龄本人不同时期的诗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学生可以发现,尽管诗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各异,但那份对国家的忠诚、对和平的向往却是共通的。这种对比阅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出塞》一诗德育内容的理解,还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与文学,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同理心,从而在心灵深处种下爱国、和平与坚韧不拔的德育种子。

三、依托情境,理解德育情感

情境教学法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具体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中的德育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如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语言描述等。

以四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凉州词》这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古代边塞风光的视频,画面中黄沙漫天、烽火连天,并配以悠扬的边塞音乐和低沉的号角声,瞬间将学生带入那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年代。随后,教师可以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出将士们出征前的豪迈、战场上的英勇以及面对生死离别的无奈与悲壮,让学生仿佛亲眼目睹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宴饮场景,感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豁达与悲壮。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他们开始主动思考:“这些将士们为何愿意远离家乡、奔赴战场?他们的牺牲背后,是对国家怎样的忠诚与热爱?”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古诗词中蕴含的爱国情怀、英勇无畏的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从而在心灵深处种下了德育情感的种子。此外,教师还鼓励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将士们的对话与行动,进一步加深对诗词情感的理解。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还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会了共情,培养了尊重历史、珍惜和平的价值观。

结语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德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通过以读促悟、结合背景、依托情境等实践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明晰古诗词中的德育内涵、领悟德育内容、理解德育情感,使学生在欣赏古诗词之美的同时,受到德育的熏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融入的方式方法,让古诗词教学成为德育的重要阵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钱彩萍 .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J]. 吉林教育 ,2025,(04):36-38.

[2] 曹毅慧 .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有效融入德育元素的策略探究 [J]. 教育界 ,2024,(24):143-145.

[3] 王芬 .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元素的有效融入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4,(29):37-4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