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县域普通高中数学学科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报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持续深入,核心素养培养被视作教育的关键目标。由此,提出了新的数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和体系。文章通过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建立以“以人为本”的素养教育为基础的学业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实施策略,期望能为高中数学提供切实可用的借鉴思路。基于此,文章围绕核心素养背景下县域普通高中数学学科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为主题展开研究综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县域普通高中;数学学科;学业质量评价引言
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与关键技能,是契合个体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在各学科中,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涉及抽象能力、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思维等多方面,这些能力彼此协同,共同助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因地域和资源等原因对教育资源分配限制,县域高中的数学教育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都面临一定的困难。构建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的评价体系,对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调整,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县域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剖析
(一)教学观念有待更新
在县域高中视角下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停留在传统教学观念上,过于注重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1]。在该背景下学生对数学知识中抽象化的内容、逻辑推理方式、综合素养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举措,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阻碍了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县域高中数学教育深陷资源匮乏的困境,硬件设施上,多媒体教学手段既不完善也不丰富,致使教学效果欠佳;软件资源方面,高质量的教材、期刊等资源较为匮乏,教师难以获取最新的教学信息[2]。同时,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缺乏与国际接轨理念与手段,导致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需求。
(三)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教育资源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家庭环境来看,有些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缺少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很大的压力,易因学习困难产生挫败感,导致学生对数学兴趣下降。学校学习氛围和奖励制度不完善,学生对数学兴趣没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因此,学生主动探索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动力欠缺。
二、基于核心素养重构县域普通高中数学学科学业质量评价策略
(一)明确评价指标,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若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需明确核心素养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中涵盖的内容[3],该评价标准主要涵盖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等在教育体系里占重要地位,教师在课堂中通过为学生精心设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促进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从而可帮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点解答问题。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B版)第五章《统计与概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中引入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如教师可将商场的销售数据统计引入课堂,将商场一个月内的销量数据提供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绘制图表、计算平均数等方法,并对商场的库存管理给出建议。教师可针对性地设定具体指标,在考察学生时,观察学生是否可以熟练运用已掌握的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准确做出判断。通过这样具有实操性的评价标准,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可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聚焦课堂表现评价,深挖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表现评价是全面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途径。它覆盖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思考、合作能力等各个层面。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态度、掌握知识的情况、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等方面进行考察,教师通过课堂发言、参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实施评价,以全面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第二册(A版)《函数》函数章节的剖析,教学中,教师会提出在给出成本与产出的函数关系的情况下,一家生产特定商品的厂商,如何确定产出,以实现利益最大化。教师在学生思考及作答时,需观察学生的行为。如,课堂上表现是否积极活跃,是否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展现出了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有些学生依据具体的情境,对函数模型进行适当修改,呈现出良好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直观想象能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分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的同时,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表现评价,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三)项目式学习评价,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评价中需着重培养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是以某特定的项目为研究对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独立开展探索实验等方式,将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技术以及方法有机地融合。学生需要凭借自身创造力提出见解,并通过实验证明见解的正确性。教师在教学中需从项目设计、实施、结果三个层面,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进行综合评价。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中,“城市建筑物造型的设计”这一学习项目实施评价。学生要运用空间几何原理,在项目实践中思考空间结构和比例等方面的数学问题。在评价环节,从设计的创新角度来评价,比如建筑物的形状是否新颖独特,功能布局是否科学合理,还要考察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对成品的制作精准程度和展示效果给予评价。构建一个基于项目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高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县域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的数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需明确评价指标。在教学中学生应创设多元化的评价手段,为其搭建评价反馈机制,以此为县域普通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崔晓燕,刘尔权.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学业质量评价研究[J]. 读与写,2021,18(11):142.
[2]张桂芳. 学业质量考试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试的基本点及猜想[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8(2):177-180.
[3]丁娟. 高中生数字素养现状及其对数学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D]. 陕西理工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