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以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为基:美术大单元任务群与心理学科的跨界融合创新探索

王昱婷
  
河北广播电视报·时代论坛
2025年10期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215411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以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为基础,实现美术大单元任务群与心理学科的有机融合。首先阐述了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及其对现代教育的重要启示,接着分析美术大单元任务群和心理学科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具体案例研究,展示融合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实施步骤以及取得的成效。同时,也剖析了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旨在为跨学科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参考,促进学生在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美术大单元任务群;心理学科引言

一、引言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创造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在当今教育领域,跨学科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美术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学科,与心理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将美术大单元任务群与心理学科进行跨界融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概述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他认为,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这一思想强调教育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在美术教学中,创造教育思想体现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在心理学科中,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心理调适能力。

三、美术与心理学科融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基础

美术与心理学科的融合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美术创作是一种情感表达和心理调适的过程。通过美术创作,学生可以将内心的情感和想法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同时,美术创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能力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美术学科角度来看,心理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可以为美术教学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情感和心理内涵。

(二)实践意义

美术与心理学科的融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方面,它可以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通过引入心理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美术创作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美术大单元任务群与心理学科融合的策略

(一)目标融合

在制定美术大单元任务群的教学目标时,深度且巧妙地将心理学科的目标融入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一传统美术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同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当学生面对一幅色彩浓烈、笔触奔放的抽象画时,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画作传递出的热烈情感,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看到这幅画时内心涌起的情绪,进而探讨如何像画家一样通过艺术形式合理宣泄与表达情绪,这便是在审美过程中渗透情绪管理教育。在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设计校园文化墙这一美术大单元任务为例,学生不仅要发挥创意设计出美观的图案,还要考虑到文化墙面向的群体、学校的特色主题等诸多因素,这就需要他们运用创新思维去突破常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目标融合的设定,美术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纯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内容融合

将心理学科的丰富内容有机融入美术大单元任务群的教学中,能够极大地拓展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比如在讲解梵高的《星月夜》这幅经典美术作品时,教师不仅仅从绘画技巧、色彩运用等美术专业角度进行剖析,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梵高在创作这幅画时正处于精神极度痛苦但又对艺术充满狂热追求的矛盾心境,画面中扭曲的线条、浓烈的色彩都反映出他内心复杂的情绪。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在一次以“我的烦恼”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活动中,许多学生用灰暗的色调和凌乱的线条描绘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扰。同时,引入心理学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如冥想、放松训练等。在创作前,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冥想练习,让学生静下心来,排除杂念,专注于内心的想法。学生小李原本在创作时思路混乱,但经过冥想后,能够清晰地梳理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创作出的作品效果明显提升,更好地进入创作状态,提高了创作效果。

(三)方法融合

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把美术教学和心理学科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能为课堂带来全新活力。例如,运用心理学中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构图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作品背后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的文化心理。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当时的艺术家、评论家或普通民众,从不同视角发表对作品的看法。同时,运用美术教学中的示范、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在教授水彩画技巧时,教师亲自示范调色、运笔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如何通过色彩的叠加和笔触的变化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光影效果。学生小王在之前的水彩创作中总是把握不好色彩的过渡,经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后,逐渐掌握了技巧,画出的作品色彩更加和谐自然。通过方法的融合,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知识与技能。

(四)评价融合

建立跨学科的评价体系,将美术学科和心理学科的评价指标有机结合,对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至关重要。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不再仅仅聚焦于作品的艺术水平,如构图是否合理、色彩搭配是否协调等,还高度关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心理内涵。

结语

综上所述,以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为基础,实现美术大单元任务群与心理学科的融合,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的教育探索。通过融合,能够充分发挥两门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尽管在融合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开发整合课程资源和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策略,可以逐步解决问题,推动跨学科教育的深入发展。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融合教学模式,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基于“双减”的小学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研究.李晓凤.成才之路,2023(01)

[2]“双减”背景下体育特色课后服务实施策略.陈思诗;王鑫歆.中国学校体育,2023(0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