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陈永传 李途熙
  
河北广播电视报·时代论坛
2025年10期
文山市第四中学 663099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因材施教的重要任务。分层作业设计作为适应学生个体差异、优化作业效能的关键举措,能够有效突破传统作业模式的局限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分层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实施路径、实践成效及优化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分层作业设计思路,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分层作业;对策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分层模式要求教师遵循“分类指导”原则,落实因材施教理念,通过观察和调查客观掌握学生学情,并合理划分学生主体,科学设置分层教学目标,重构分层教学内容,创新分层教学方法,分层布置课后作业,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级学生发展需求。本文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模式的应用策略,以期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1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

1.1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认知智能等。不同的学生在智能类型和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和需求不同。分层作业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和优势,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如语言表达类作业、实践操作类作业、小组合作类作业等,让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1.2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绝大多数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分层作业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支持。通过分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作业的量和难度,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理解和掌握知识,避免因作业难度过大或量过多而产生挫败感;让学优生在完成基础作业的基础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拓展和深化知识,满足其学习需求。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作业的批改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达到掌握学习内容的目标。

2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实施路径

2.1学生分层:精准把握学情

学生分层是分层作业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单元测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将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A层(基础层),主要包括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需要更多的基础知识巩固和基本技能训练;B层(提高层),是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他们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并进行一定的综合应用,需要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能力;C层(拓展层),为学习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较强,渴望挑战更高难度的问题,拓展思维视野。

2.2作业目标分层:明确各层要求

作业目标是作业设计的导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设定不同的作业目标。A层学生的作业目标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主,要求他们能够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含义,掌握基本的计算、推理和作图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基础题和模仿性练习题;B层学生的作业目标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能力的提升,要求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中等难度的综合题,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层学生的作业目标则侧重于拓展和创新,要求他们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复杂的、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

2.3作业内容分层:满足不同需求

根据学生分层和作业目标分层,设计分层的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可分为基础题、提升题和拓展题三个层次,分别对应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同时也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跨层次的作业题目,体现作业的弹性和开放性。基础题:主要围绕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和例题设计,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题目难度较低,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和重复性,旨在帮助A层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形成基本的解题能力。提升题:以基础知识为依托,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题目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要求B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对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解决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拓展题:以教材知识为延伸,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和创新能力。题目难度较高,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挑战性,要求C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2.4作业形式分层:激发学习兴趣

单一的作业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影响学习积极性。分层作业设计应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根据不书面作业:这是传统的作业形式,也是数学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A层学生,书面作业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练习,如计算题、填空题、简单的解答题等,题量适中,难度较低,让他们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对于B层学生,书面作业可以增加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实践作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实践作业能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 合作作业: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合作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作业内容和学生的层次,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作业任务。

结语

分层作业设计是促进“双减”政策落地的有力抓手,也是提升数学作业设计质量、满足所有学生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分层作业的价值,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丰富分层作业形式,促使所有学生均可在分层作业中获得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圣玲.探究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24(25):132-135.

[2]蔡凯.“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优化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5,11(6):49-5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