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导向。本研究聚焦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分析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传统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探讨创新管理模式的策略,包括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开展多元化班级活动、创新班级评价体系等方面,旨在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创新
一、引言
在当今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模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往往侧重于纪律维护和成绩提升,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因此,研究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下,学生需要具备诸如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的素养。高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学生这些素养的养成。例如,一个注重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责任感。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传统班级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管理目标单一
传统班级管理多以维持班级秩序、提高学生成绩为主要目标。然而,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多个维度得到发展,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方面。这种单一的管理目标忽视了学生在创新能力、人际交往、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具体而言,过于强调纪律约束易压抑学生个性成长;仅关注成绩导向则弱化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引导;缺乏对学生情绪管理和团队协作的关注,也限制了其综合素质提升。因此,班级管理需从目标层面进行重构,兼顾学业、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真正实现育人价值的全面拓展。
(二)师生关系不平等
在传统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常以权威身份主导一切事务,学生处于被动服从地位,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对话与深度互动。这种单向管理模式抑制了学生的表达意愿和思维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同时,教师应转变角色,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与合作者;此外,开放、包容的交流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在真实情境中学会思考与决策。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班级评价多以学业成绩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量。核心素养导向下,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不同素养领域的发展。首先,应纳入社会实践能力的评价,如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表现,体现学生的责任意识与社会参与能力。其次,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也应成为评价内容,通过音乐、美术等活动中展现的创造力与表现力进行衡量。此外,还需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水平,包括学习态度、情绪管理与合作能力,反映其内在成长与人格完善。最后,鼓励学生参与过程性评价,重视其努力程度与进步空间,而非仅以结果作为唯一标准。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尊重与信任学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首要原则。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认识到每个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同时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在班级事务中给予他们充分的参与权,如在班规制定、活动策划等环节积极听取学生意见,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与尊重。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更能激发其自主管理意识,培养责任担当。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还需注重积极沟通与互动,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心理需求。可通过定期班会、个别谈心、匿名信箱等方式,建立多元沟通渠道,营造平等、开放的交流氛围。这种基于理解与信任的师生互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为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二)开展多元化班级活动
学科拓展活动应结合不同学科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延伸项目。如语文学科可通过组织诗歌朗诵、辩论赛、戏剧表演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思辨能力;数学学科则可开展建模竞赛或生活应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实际运用能力。同时,社会实践活动也应系统化推进,如定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研、职业体验等项目,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以环保志愿活动为例,学生不仅能在实践中深化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还能锻炼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此外,班级可设立“实践成果展示周”,让学生分享心得体会,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效,促进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三)创新班级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应从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两个层面进行拓展。在评价内容方面,除学业成绩外,还应纳入品德表现、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例如,评价学生品德时,可具体考察其在班级中的互助行为、对他人尊重程度及集体意识;评估社会实践能力时,可参考志愿服务参与度与团队协作表现。在评价主体上,需打破单一教师评价模式,引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及家长评价等多元视角。学生自评有助于提升自我认知与反思能力,互评则促进交流与批判性思维培养,家长评价也能为学生成长提供家庭观察的补充信息,使评价更全面、立体。
四、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班级管理亟需模式创新。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开展涵盖学科拓展、社会实践与艺术表达等多元化班级活动,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立融合自评、互评、师评与家长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则可实现对学生发展更科学、全面的衡量。在实践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管理策略,还需不断反思调整,提升专业能力。同时,学校应加强制度支持与资源保障,通过组织专项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从而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共同推动班级管理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张传发 .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改进策略[C]// 华教创新 ( 北京 ) 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22 未来教育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五). 惠州市惠阳区崇雅实验学校 ;,2022:1454-1459.
[2]任泽昌.核心素养角度下高中班主任管理艺术的探讨[J].成才 ,2021,(07):12-13.
[3] 陈佳瑶 .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改进策略 [J]. 知识窗 ( 教师版 ),2021,(02):100.
[4] 郭丽 . 高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浅谈 [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