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AI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化策略
摘要:本论文聚焦 AI 技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深入探讨其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通过案例研究法,分析AI在智能朗读测评、虚拟教学场景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如利用语音识别技术优化《静夜思》朗读训练,借助 AI 绘画呈现《望庐山瀑布》的磅礴意境,依托算法实现古诗词学习的精准推荐。研究表明,AI 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通过多模态交互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深度,增强学习兴趣与参与度。但同时也存在情感交互缺失、传统文化解读浅表化等问题。合理运用AI 技术,实现技术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人工智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育技术;传统文化传承
引言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民族的审美情趣与精神内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文化传承与人格塑造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古诗词因年代久远、语言凝练,易使小学生产生理解障碍与学习倦怠。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技术为教育领域带来深刻变革。AI 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智能交互与内容生成能力,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将AI 融入古诗词教学,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一、AI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核心功能与应用场景
1、智能朗读与语音测评系统
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是 AI 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基础应用。智能朗读系统能够模拟专业播音员的发音,以标准的普通话、精准的节奏与情感基调诵读古诗词。例如,“讯飞有声”APP支持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进行智能朗读,学生可通过跟读模式,逐句模仿朗读。系统内置的语音识别技术会对学生的发音进行实时分析,从声母、韵母的准确性,到语调、语速、停顿等维度进行测评,并生成可视化的测评报告。
在学习骆宾王的《咏鹅》时,学生跟读过程中,若“曲项向天歌”的“曲”字读音错误,系统会立即标注并播放正确读音,同时提供发音技巧讲解。长期使用该系统,学生的朗读水平显著提升,对诗词的韵律美感知更为敏锐。据某小学的实验数据显示,经过一学期的智能朗读训练,实验班学生的朗读达标率从65% 提升至89%,明显高于未使用该系统的对照班。
2、虚拟教学场景与意境可视化
AI 绘画、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能够将古诗词中的抽象意境转化为具象场景,帮助学生跨越时空,直观感受诗词描绘的画面。例如,基于 StableDiffusion 等 AI绘画模型,教师可输入李白《望庐山瀑布》的诗句,生成瀑布飞流直下、云雾缭绕山间的动态画面。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视觉化内容,能更深刻地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展现的磅礴气势。
AR 技术的应用则更具交互性。在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学生使用搭载 AR 功能的学习设备扫描教材中的诗词插图,便能呈现出京口与瓜洲隔江相望、春风拂绿江南岸的立体场景。学生还可通过手势操作,从不同角度观察场景,甚至与虚拟元素互动,如点击“明月”查看其在诗词中的意象内涵。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有效提升了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感悟能力。
二、AI 应用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AI+ 古诗词”混合式教学实践
我在五年级古诗词教学中开展“AI+ 古诗词”混合式教学实验。课前,教师通过智能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学生利用AI 朗读功能跟读诗词,完成语音测评;借助 AI 绘画工具生成诗词场景图,并在平台上分享交流。课中,教师运用VR 设备,带领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词描绘的场景,如在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学生仿佛置身西湖边,直观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景。课后,系统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与作业情况,推送个性化复习资料与拓展练习。
一学期后,实验班级学生在古诗词背诵、理解、赏析等方面的测试成绩平均分比对照班级高出 12 分,90% 的学生表示通过AI 技术学习古诗词更有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显著增强。
三、AI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与挑战
1 显著优势
(1)激发学习兴趣:AI 技术通过丰富的多媒体形式与互动体验,将抽象的古诗词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有效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态画面、虚拟场景、智能交互等元素,使学习过程更具吸引力,降低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畏难情绪。
(2)突破时空限制:在线 AI 学习平台与移动应用,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古诗词学习。无论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还是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学生都能获取优质的学习资源,实现自主学习。
2 面临挑战
(1)情感交互与人文关怀缺失:AI 虽然能够模拟情感朗读、提供知识讲解,但无法替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的文化情怀、个人感悟,以及师生间的互动探讨,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正是AI 难以企及的。
(2)传统文化解读的局限性:AI 对古诗词的解读多基于预设的算法与数据模型,缺乏对文化背景、历史情境的深度理解,容易导致解读流于表面。例如,在分析杜甫的“三吏”“三别”时,AI 可能难以深刻诠释诗歌背后的社会现实与诗人的家国情怀。
四、优化AI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强化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应明确自身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 AI 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在教学设计中,合理安排 AI 应用环节,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技术。例如,在利用 AI 绘画展示诗词意境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避免学生被动接受信息。
2、注重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
推动 AI 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发更符合小学语文教学需求的 AI 产品。例如,结合情感计算技术,提升 AI 的情感交互能力;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学生数据安全,为古诗词教学创造更优质的技术环境。
结论
AI 技术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变革,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促进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智能朗读测评、虚拟场景构建、个性化学习规划等应用,AI 有效降低了古诗词学习的难度,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然而,AI 在情感交互、文化解读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与教师的教学智慧相结合,实现技术与人文的有机统一。未来,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教育应用的深入探索,应进一步优化 AI 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