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中语文人物通讯写作评价标准探析
摘要:如何把人物写得出彩,写得深入人心,写得鼓舞民众,这是人物通讯的重难点。本文通过对教材中优秀人物通讯文本样例分析,确定人物通讯写作评价指标,构建清晰的人物通讯写作评价量表。通过人物通讯写作评价量表的构建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物通讯的特征,建立人物通讯写作的理论支架,做到“以评导写”“评写结合”,对提高学生人物通讯写作能力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物通讯写作;评价标准
人物通讯是在充分采集有新闻价值的人物真实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平实的语言,书写所选人物的事迹,将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地凝结于文本中,达到宣传社会正能量、鼓励民众积极践行的新闻作品。人物通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真实性、思想性、生动性等特点。下文将通过人物通讯文本样例分析、探求人物通讯写作评价标准和实践反思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写作人物通讯。
一、样例分析,确定评价指标
人物通讯作为新闻的一种,新闻是核心,故事化是形式。人物通讯一方面书写有新闻价值人物的真实事迹,另一方面有宣扬功效,借助文本达到鼓舞民心的作用,即实用性与人文性并重。高中生在人物通讯写作中,具体应当达到哪些标准呢?以下将从选材、人物、结构、语言、细节描写和社会价值六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选材
首先,选择有新闻价值的人物,这是人物通讯的灵魂。所谓新闻价值,即通过报道该人物可以发挥影响读者并通过读者影响社会的功能。
其次,选择典型事例至关重要,每行每业的主体个性寓于他们在自己行业工作内容攻关过程中的差异性表现。选择最能刻画人物个性的素材,最能打动读者的素材,最具有时代特征的素材。不能因为自己专业知识的欠缺,缺乏对人物形象的专业特性的书写。例如关于科研人员的人物通讯,需要深入了解受采访者研究的领域和内容,熟稔他获得成就的意义,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归纳其认真努力、刻苦钻研等,因为这是每个行业先进人物都具备的特征,抹杀了科研人员的特殊性。同时,还应当兼顾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将典型事例穿成线,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最后,需要时刻谨记真实性这一标杆,事实至上,亲眼所见,亲身经历。通过多方面、多角度收集信息,通过被采访对象、相关人物的评价和描写者多重叙述者的相互交叉,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真实书写主人公。
(二)人物形象
在人物形象方面,优秀人物通讯中所选人物的评价标准是:是一个饱满的人。无论是先进人物、英雄人物,还是普通人物,不可能身上都是闪光点,也不可能身上完全没有可取之处。人物通讯的号召性在于,正由于这些人物是一个真实的人,是我们触手可及的人物,是我们经过后天努力学习可以达到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号召普通人“跳一跳”,向优秀人物学习,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更加积极向上。具体策略有,可以通过主要身份重点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再结合主人公多重身份对比描写,使人物形象立体起来,表现人物的真性情。例如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一文中,记述了劳动模范张秉贵“先照顾卖得多的顾客,让只买两块桃酥的农民顾客等了好久”这一不妥当的行为,在党支部书记的指导下,张秉贵由商店“唯一的目的是赚钱”这一观念转变为“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好”。通过张秉贵思想的提高,使张秉贵的形象更加真实饱满。同时,也让我们明白,劳动模范也是在不断地学习中进步的,引导读者深思学习。
(三)结构
在结构方面,包括形式美和内容美两个方面,形式美主要指的是正副标题的巧妙运用,内容美则是指脉络清晰、情节有起伏。在格式上,使用贴切的正副标题,一方面标题自身的文采与趣味性可以设置悬念,高度凝结文本内容;另一方面,梳理文章脉络,使结构清晰明了。在内容上,常见的叙事方式有依据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进行书写的纵式结构,还有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语言珠串式等。更重要的是,要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刻画,挖掘其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特征。例如《喜看稻菽千重浪》中,“袁隆平眯起眼睛,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这是一位再平凡不过的农民形象,连作者自己都产生错觉,这是即将领取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但也正是在这一矛盾冲突中,袁隆平院士平凡的农民行为与他提出超级杂交水稻的不平凡研究成果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突出了袁隆平院士求真务实、热爱科研的伟大形象。人物通讯要善于运用矛盾冲突,在对比烘托中,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使文章脉络变得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眼球,这是人物通讯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语言
在语言方面,主要由语言风格、表达方式和修辞方式和三个指标组成。作为实用文体,人物通讯的语言风格应该是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多使用通俗化的词语,少渲染词,让老少妇孺都读得懂、辨得明。此外,还需要注意采访人的身份,不同的职业,语言风格亦不同,要始终忠于人物。
其次,一篇好的通讯,好的选题、人物、事例都具备了,要发挥这些素材的最大优势,不能仅简单地堆砌事实,需要凝练精华,描写其情状,议论其品质,抒发其感想,升华主旨。即需要多种表达方式综合灵活运用,适恰发挥其功效。例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先夹叙夹议焦裕禄同志深入一线调查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情况和关心群众、亲民爱民的先进事迹,最后直接抒情。有记叙,有议论,有描写,有抒情,将焦裕禄同志的伟大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最后,还可以和修辞方式结合起来,使人物通讯“活”起来。穆青提出用散文笔法写新闻,人物通讯也可以“形散神聚”,但需要注意的是,重要属性是“真情实意”,本质属性是“真人真事”。所以,人物通讯要巧妙运用表达方式和修辞技巧,把人物的事迹和品质讲清楚,这是决定这篇人物通讯写作成败的关键。
(五)细节描写
在细节描写方面,具体表现在环境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在千字的人物通讯中,道尽人物一生的功绩和品质,需要灵活剪裁细节,以小见大,凸显人物特质,展现人物形象。“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屏气静神地”这一神态,怕要吓着这株高产稻穗似的,表现出袁老的惊喜之情;像抚摸孩子一般“抚摸”着这株稻穗,足可见袁老的珍惜;“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袁老可爱孩子的一面浮现出来。这一句话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相结合,体现出袁老开拓创新的开心和不易。细节描写是每一篇人物通讯必不可少的,主人公的形象正是在这一个个细节中不断丰富起来,文章的内涵也更加深刻。所以笔者认为,细节描写应该单独列出,作为一个评价指标。
(六)社会功能
人物通讯作为实用文体,必然承担着一定的职责。具体有主题、情感和价值观三个指标。人物通讯存在的价值在于宣传主流价值观,以期给他人价值观产生影响,所以这也是评判人物通讯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在主题上,立意要具有问题意识。在情感上,要衡量是否真情实意,是否具有感染性。在价值观上,要判断人物通讯是否传播了正能量,是否展现了时代发展的新气象,是否能鼓舞大众践行真善美。例如《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一文,发表于1977年。当时我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迫切树立劳动榜样,呼吁全国人民在自己岗位上发光发热。正是基于这种时代背景,基于时代的这一问题,林为民先生细致描写了张秉贵体贴入微的服务态度,爱岗敬业、公私分明的精神品质。在售货员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顾客的爱戴与尊敬,普通人谱写了不普通的成就。林为民先生将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的事迹加以整理,写成人物通讯,号召全国人民向张秉贵学习,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综上所述,可整理为如下表格: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赋分过程中,要始终将真实性放在首位。人物通讯作为实用文体,要做到思想和感情比技巧重要。真正有吸引力的人物通讯,是真真实实地扎根采访,真实人物、真实事件、真情实感,是一个真心换真心的过程。这样的文章,才能鼓舞人心,振奋人心。有文采只是加分项目,最重要的是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的话,即便有文采,依旧不得分,不可强求辞藻华丽,舍本逐末。其次,还应当注意卷面是否美观、错别字等书写错误,这些也应该纳入评分体系中。
二、实践反思
在具体的人物通讯写作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人物通讯写作的学习贯穿整个高中生涯,甚至一生。所以教师不可一蹴而就,在每一次人物通讯写作课上,可以仅学习一个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该人物通讯写作方法的练习。等学生完全掌握该评价标准之后,再进行下一个指标的学习。循序渐进,扎扎实实的让学生掌握好人物通讯的写法。
明确教学任务,切忌将写作课上成了阅读课。把教材作为素材库,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人物通讯文本,让学生学习人物通讯写作方法。阅读课与写作课的提问方法不同,阅读课聚焦于局部,分析人物的优秀品质;写作课从整体出发,探究具体的写作笔法。学生进而积累这种方法,在写作时有意识地模仿。同时,教师还应当挖掘其他优秀人物通讯资源。教材中的选文具有典型性,但是篇数有限。要将学生延伸至生活中,从优秀报刊中继续探索优秀通讯的写法,先有模式,后将通讯写作手法内化于心,让自己的通讯文章灵动起来。
要充分调动学生人物通讯写作的积极性。教师提前准备知识,学生亦是如此。以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为主,教师补充为辅。对于人物通讯之前的采访技巧、采访提纲等的书写,也应当充分重视。这也是获取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掌握一定人物通讯的陈述性知识基础上,让他们自主选择具有新闻价值的身边人,通过小组合作获得素材,自行组合整理材料,最后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形成人物通讯。只有发自内心的文字,才是最有力量的。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普通高中教材语文必修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温儒敏.普通高中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陆永稳.“用散文笔法写新闻”——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例[J].新闻世界,2009(12).
[4]王晶瑾.舆论功能视域下“人物通讯写作”教学方法摭谈[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11).
[5]张琼.人物通讯中的细节描写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