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

黄海涛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33期
广西百色祈福高级中学 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的规范原则,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目前一些世界强国高新技术日益发展,而很多高科技的产物都离不开物理的发展,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怀更为重要,更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热爱,更能激发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高中物理教学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己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修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建立切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课程。

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我国古代物理方面的成就及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多方面科学成就入手,可以采用图片、电影、动画或者微课的形式将我国的一些科学事迹渗入到新课讲授、习题课、实验课还有课外作业活动等教学环节中,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一、从中国古代在物理方面的成就,展现我国在物理方面的贡献

中国古代,中华人民的智慧创造了无数物理学上的奇迹。从时间来看,大体可分为春秋战国、两汉、宋明三个高潮。

1.春秋战国时期:该时期就有《墨经》和《考工记》等对力、热、光等方面的论述.《墨经》最早对力下了定义:“力荆之所以奋也”。《墨经》中对时间和空间最早作出了正确定义:“字或徒,说在长宇久”“行修以久,说在先后”。《墨经》还最早论述了“杠杆原理”和“浮体平衡原理”。同时,《墨经》中有八条对几何光学的专门论述,这八条主要论述了:光的直进性和小孔成像,平面镜反射及成像,球面镜成像。春秋末期的《吕氏春秋精通》中有:“慈石召铁,或引之也”,这是世界上最早对磁现象的认识。

2.两汉到五代时期:制造了许多大型复杂机械,西汉初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张衡的浑天仪和地动仪;毕岚的“翻车”(即龙骨水车)和名为“渴乌”的虹吸管;唐僧一行梁令珑的水运浑仪。此时期主要科学代表著有: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东汉的《淮南万毕术》。

3.宋元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创造大型机械和大型生产工具为主。撰写出五本科学著作:北宋沈括著的《梦溪笔谈》;北宋曾公亮著的《武经总要》;北宋李诫著的《营造法式》;北宋苏颂、韩公廉著的《新仪象法要》;元代赵友钦著的《革象新书》,我国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也是这个时期产生的。

除了以上三个辉煌时期之外,还有很多在物理方面的成就,总的看来,我国古代物理学知识与古代精湛的工艺技术密不可分,在技术的发展中,成就了我国辉煌的古代物理学。中国古代物理学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提高了生产效率,加速了文化的传播。在课堂教学中,当我们讲到相关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在物理方面的贡献有所了解,提高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二、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方面的成就,展现我国的科技力量

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展,高度重视高质量人才的培育。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我国虽然作为发展中国家,但是在一些科技核心领域却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些重大的科技成果成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成为支撑华夏儿女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脊梁。

从“两弹一星”到杂交水稻,再到青蒿素,还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超级计算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以及当前的空间站建设,这些都是我国在新时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这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了我国在国际科研领域的地位,更让世界各国看到中国在高精尖技术领域是具有优势的。

当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大量列举这方面的成就。例如在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设置情景时,可以以“和谐号”动车运行、“辽宁舰”航母舰载机起飞和降落、C919大飞机的飞行、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等作为题目情景;必修二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第四节《宇宙航行》这一节中,通过播放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的对接视频,介绍深空探索中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等成果;电磁学中介绍我国超导磁悬浮列车;学习核聚变反应时,介绍我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经实现1.2亿摄氏度的高温下持续燃烧达101秒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的中国“人造太阳”,等等很多的科技成就。用多种形式在物理课堂和课下教学中展现强国科技,慢慢的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

三.树立爱国典型,展望未来,激励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学习

在新教材中,介绍了我国多位著名的科学家,例如在《序言》中就提到了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在《宇宙航行》中提到了“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可以介绍他为了返回祖国排除了重重困难的事迹;在“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教学时,可以着重介绍“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光辉事迹,邓先生为我国的两弹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用生命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杰出贡献。科学家们热爱祖国,敢于担当,勇于献身,艰苦奋斗,他们才是中学生的偶像、榜样。他们的爱国形象和科学精神既可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热爱科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学习。

科技不断的进步,还有很多领域值得人类去探索,新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宇宙起源及演变等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仅是高中物理教学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甚至进入社会工作后,各学科的教学都要进行。高中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立德树人为标准,培养学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希望我们国家能在各个高新尖端领域中举得不断突破,出现更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0-12.

[2]戴念祖,张蔚河.中国古代物理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