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以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摘要: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以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将“云班课”平台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从教学准备、课前自学、课堂互动、团队协作、课后提升以及学习评价各方面着手,将学生线上自学和教师课堂讲授结合起来,探索实践“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短板,激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云班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公共英语教学
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重构。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必然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云班课”是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辅助平台,有效地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结合了传统课堂和线上教学优势,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一、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瓶颈
1.语言实践机会少,知识学习很难转化成个人技能。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是高职英语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所在。而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仍然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悖。在推进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的应用已经走入英语课堂,新鲜感之后,固化的教学模式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传统课堂时间分配主要以理论、词汇学习为主,学生听说等实践环节欠缺,教学主体互动机会少。
2.学习评价方式单一,学习效率低,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服务教学决策的活动。传统教学评价采用期末考试“一锤定音”方式实现,在长达几个月的学习过程中,教学评价效果滞后,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甚至形成“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期末也能及格”的走捷径心理,影响学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及时监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检测教学效果,只能按照固有的教学设计和计划推进课程教学,教和学的效率大打折扣。
二、基于“云班课”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
1.挖掘团队教师潜能,设计教学过程和活动,共建共享资源库。
组建教师团队,明确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模式、构建教学场景和任务,协商教学策略的选择。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综合考虑线上学习和课堂活动的衔接,以及师生的配合。教师分工分层完成相应单元的教学设计、资源整合优化,形成完整的导入“云班课”平台的教学包和资源库。
教学准备做到:(1)教学设计目标明确。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实现分层教学。(2)教学内容有一定延展性。通过整合课程相关的知识,形成云班课“资源”,以供学生查阅,保证教学内容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3)区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内容。考虑教学资源与网络平台的匹配程度,挑选合适的内容作为“云班课”平台线上任务,供学生进行启发性学习。线下教学以课堂讨论、实践和应用为主,实现课堂翻转。
2.课前搭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课堂翻转。
课前,通过“云班课”平台发布相关视频、背景信息以及网页链接,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发布具有启发性的作业任务:Do you know the principles of seating arrangement in a business meal?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完成作业任务并获得经验值加分。教师通过“云班课”平台发布测试,将本课词汇编入到测试题目中,促使学生自主掌握和应用单词,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单词模式。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词汇的掌握都放在课前的线上学习中,减轻了线下教学的压力,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翻转。将课堂时间更多用于师生互动,将知识学习内化成技能应用,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3.明确学习目标,构建课堂互动场景,创建小组任务,强化协作学习意识,激发学习动力。
课堂上学生反馈线上学习中的困难,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讲授,并构建师生互动为主的课堂环境,课程的重难点问题通过讨论进一步强化。教师通过“云班课”发起头脑风暴、讨论或投票等活动,活跃课堂氛围。通过使用平台的“课堂表现”功能,可以设置抢答、随机选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投屏,将班课成员的经验值做以展示,激励学生学习内驱力。教师通过“作业任务”发布多选题:Decide which behaviors are Do’s or Don’t s for business meals according unit3 reading A?学生通过云班课完成题目,教师端进行展示。
4.进行后台数据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的连续反馈,实现形成性教学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组合机制,动态调整教学方案。“云班课”平台记录了学生整个学期在线上的学习表现,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随时看到自己的经验值排名,能更好地体验学习成就感,或是产生竞争意识。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组合机制,实现了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监测,也实现对教学效果的评估。
三、结束语
依托“云班课”平台,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打破了单一的授课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实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翻转和形成性教学评价机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进而培育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提升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胡艺芹.混合式学习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J].广西门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3(1):138-140.
[2]王菁,曾显顺.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EGP与ESP的结合[J].大观周刊,2011(10).
作者简介:
王晓琳,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罗小娟,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