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红色影视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与策略

李喻 杨慧琦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41期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 广州510000

摘要:高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也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需求。红色文化育人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红色影视资源是其重要的载体和学习资料,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理想信念观、政治意识形态和道德行为培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色影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一、红色影视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大力号召和科学理论指导下,我国红色影视作品内容和风格都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在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大众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也爆发了强大的感染力,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红色影视时代特色突出,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引导作用。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的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正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红色影视融合不断更新的时代精神,改编革命年代以来的真实历史故事和英雄事迹,展示了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红色影视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

红色影视以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或微视频等形式出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我国革命年代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主要展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第二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所展现的反映现实的作品,生动阐释了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红色影视具有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将红色影视运用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能够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其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引导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但是当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实践还没有实现对红色影视的科学运用,具体的教育实践方法和理论都存在挑战和障碍,还有待进一步剖析并进行实践完善。

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的红色影视应用有待进一步确定具体科学的策略设计,提取影视中的红色基因并结合时代发展形势和大学生群体特征、培养目标进行策略创新。如红色影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中的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家国情怀,能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中国机长》《申纪兰》等影片,也聚焦新时代先进楷模群像,弘扬传递人间大爱。红色影视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画、故事情节等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维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三、红色影视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近年来,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持续走红,成为热门影视爆款,圈粉青年大学生。探索红色影视资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路径,对传承红色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将红色影视资源融入课程教学:新时代的高等教育,结合高校各学科特点,红色影视资源中蕴含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感、道德品质等与教学内容、教育目标、教学方式等相适配,充分发挥红色影视资源的生动展示、抒情叙事功能实现更有温度、深度和情怀的课堂,达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同时,高校还可以开设“红色经典影视赏析课”,通过师生互动提升教学体验,围绕红色影视作品的历史背景、作品价值、经典故事等多角度分析,将原本单向的讲授课堂转变为多向交流的互动空间。

(二)将红色影视资源融入第二课堂:红色影视资源融入高校第二课堂,积极推动了“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对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如红色影视作品分享会、周末红色影院、红色影视歌曲大赛、红色影视知识竞赛,等等,不断丰富和深化高校第二课堂,推进红色影视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将“红色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三)创新红色影视资源的载体:借助新媒体、新技术让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新媒体时代,随着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网络APP出现,高校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如何利用社交媒体碎片化模式传播的特点,进一步加强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是重要课题。红色影视资源借助社交媒体传播,变得日常化与生活化,接地气的传播方式和叙事方式降低改变了刻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突出文化育人导向,提升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同时,高校可开设红色影视评论专栏,鼓励青年大学生根据自身所学所感对红色影视畅言,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长效学习。

红色影视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从革命、建设、改革中凝结的伟大智慧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宝贵政治资源,更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宝库。新时代高校要充分整合各项资源,创新课堂内外教育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奕.红色影视面向青年群体的精准传播探析[J].电影文学,2022,6(6):97-100.

[2]翟玉蓉.媒介融合背景下红色影视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及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02):115-117.

[3]翟少荣,王彦.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5(5):68-70.

基金项目:“探访岭南红色文化”志愿宣讲团队阶段成果;2021年度广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史育人’实践探索——基于拟态环境视角”,课题编号:GDWL21YB3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成果,课题名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研究——基于大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的视角,课题编号:GD20XMK14。

作者简介:李喻(1992-),女,汉族,四川达州人,助理研究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方向:党史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杨慧琦(2003-),女,汉族,广州潮汕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1级新闻学本科在读。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