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探究

方琦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42期
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 江苏 苏州 215100

摘要:跨学科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学科壁垒,使得学生能够沉浸在良好的氛围中深度思考、自主探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综合素质。对此,我国部编版教材紧跟教育发展趋势,在内容和编排方面趋于多元化,充分渗透跨学科理念育人与实践,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特点、问题与实施路径,希望能够为一线教育者提供更多借鉴与参考,以其构建出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合理空间,助力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存在问题;实施路径

跨学科逐渐受到关注和讨论,甚至跃升为新课改中的重要育人理念,离不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探索、探索实践,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多项关键能力,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此,小学语文新教材紧扣新课程标准,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有层次、科学性的在选文中渗透其他学科内容,也使得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了。这一举措促进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也使得跨学科育人理念得以落实,对教师整合小学阶段的知识开展多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围绕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具体讨论: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特点

(一)根植语文学科整合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推进跨学科教学融合,使得学生能够开阔视野、强化能力与素质,最终获得适应社会发展的语文实践力。笔者认为,跨学科整合教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必要,更是助力语文教育突破传统模式走向现代化、数字化的重要举措。根植语文学科知识、教学资源,探索跨学科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把握学生认知、能力与素质,根据现实情况合理规划教学过程,打造精彩纷呈的语文教学活动。立足跨学科教学基础,我们甚至可以融入家庭教育、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使得语文教学过程更加丰富而有趣,更能够实现语文教育的多元化、趣味化。

(二)保持自主性与开放性

跨学科的最主要目的是打破学科壁垒,使得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而实现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助力学生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的艺术感染学生,监督和引导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中获得兴趣积累、知识吸收,进而能够达到良好的语文教育成果。新课程标准下,在语文教学中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强课内外教学联动,基于互联网监督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成果,也是保持跨学科语文教学自主性的重要举措,值得我们继续探索与实践。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教学中,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助力学生了解文本内容、了解作者情感,为课堂独立思考与综合研究做好铺垫。丰富课前预习环节,还可以基于学生小组进行网络化自主学习,并让每一小组最后上传学习成果验收。课堂教学中,教师糅合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微课教学等多种形式,构建出利于学生知识理解、综合研究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沉浸在课堂上展开“头脑风暴”,定能够强化学生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跨学科整合教学落实,也能够带给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启示,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跨学科学习习惯。

跨学科教学还有必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连接,使得基于学生实际组织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发表自身观点和自由讨论理念的机会,落实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开放性。新课标中提出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优化学生语文学习环境,助力校内外沟通、课内外联动,进而实现学科教育的融合与发展。因此,构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环境至关重要,深化跨学科育人理念,也有必要据学生实际融入新技术、实施新策略,使得更多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收获良多。如《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后,带领学生回顾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社会发展知识,同时引入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互联网发展教学,使得小学生充分了解到网络科技带来巨变,而今后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中更离不开对于先进技术的充分利用。组织相关讨论、辩论活动,也能够强化学生知识记忆,使得更多学生在语文跨学科课堂教学中畅所欲言,利于小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素质的有效提升。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教材基础

(一)识字与写字部分

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模块精心编排,与旧的教材相比,打破了先学拼音、后学汉字的固定模式,也使得看图识字、生活识字等多元化的学习方法被灵活使用了。此外,新教材利于幼小衔接发展,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兴趣,减少学生在基础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对于字的数量要求方面,新的教材将低段控制在1600个,其中会写的字为800个,也推广“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原则,更加符合当前小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此外,紧扣新课程标准,选材中渗透了国学经典、汉字的演变、自然万物、生物科学等知识内容,也为后续跨学科教学策略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研读教材,了解课本与学科的知识,以一种整合的视野设计和实施教学,为构建出利于小学生刻苦认真、努力学习的良好环境贡献力量。核心素养背景下,改进跨学科的语文基础教学工作,明确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实际需求,立足教材内容,拓展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相关背景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最终强化小学生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

(二)阅读与鉴赏部分

阅读选文是将作者价值观、综合能力展现到学生眼前,向学生传递一种情绪,使得学生能够产生共鸣而理解、反思,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新教材创新“教”与“学”的模式,从整体规划上改为双线并进,同时有效落实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也使得跨学科育人理念落实得以实现。语文阅读与鉴赏部分,打破语文与其他学科隔离的局面,使得其他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广泛推广,使得小学生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获得其他方面的启发和锻炼,进而增强多种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也就是说,现代语文教育要求教师打破学科隔离,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丰富实践经验,通过梳理教材、研读教材、熟练教材,为小学生构建出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与全面发展环境。深入探索语文教材,不难发现阅读文本中弹性较大、丰富度较高,古诗词、科学小品文、童话、议论文等题材多样,也使得多学科知识得以有效渗透,反映了传统单一育人模式的不适应性,反映了探索全新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必要性。而这也是今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工作,值得我们继续探索与实践。

三、跨学科整合教学的问题所在

(一)整合理论局限

由于跨学科整合教学理论的局限性,多数一线教师还不知道如何开展教学过程,怎么教、教什么和为什么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难题。一方面,指导教师的行动理论存在局限,以至于对于跨学科教学不甚了解,无法串联多学科知识点展开合理、恰当的教学,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效果提升。另一方面,指导教师的行动缺乏积极性,不仅教学观念局限,也在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中存在敷衍了事,不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久而久之,跨学科整合教学也会流于形式,如果没有继续推广也将会走向消亡和衰退。

(二)工作实践误区

小学语文跨学科课程整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与知识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素质快速提高,以此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但是,由于小学教师的工作实践误区,在跨学科教学方面经验不足、能力不够,也导致最终教学效果欠佳,没有达到理想育人目标。课程整合过于狭窄,使得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层面不够丰富、知识点不够多元;实践过程脱离教学目标,缺乏立足学情的实际考量,也导致学生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发展不足;跨学科知识间缺乏连接,缺乏深层次的整合,无法灵活多样地开展跨学科教学工作。

四、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路径

(一)立足学科基础融合与实施

对于跨学科教学与融合,教师可以立足单元模块具体实施,串联知识点讲解,重视各学科知识互动。首先,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联系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备课,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知识内容整合到一起,以单元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其次,围绕准备好的课件、视频深入讲解,在跨学科教学基础上构建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生活教学等多种模式,系统梳理、统筹各学科教学资源,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这样的课堂上收获良多。最后,组织多元化教学环节,让听课教师发表自身意见,也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环节中表达观点。

例如,《蜜蜂》一课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远远不止语文这一学科,语文知识与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进行联动,落实跨学科整合教学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语文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认字、写字、朗读,也要引导学生探索蜜蜂的习性,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生物、环境的热爱。融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探究距离的概念、时间的内涵,还可以过渡到太阳角的教学中,同样能够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与质量。融入科学知识,组织学生综合研究蜜蜂的生理特征,使得学生懂得蜜蜂如何辨别方向、如何采花酿蜜等等。融入信息技术知识,基于动画切入学生实践,让学生感受到可爱的蜜蜂形象,让学生能够基于蜜蜂的图像画图、制作贺卡等等。立足跨学科教学基础,最终整合成一个大作业,旨在学生小组完成合作探究,并交出一份满意的报告,让每一位小学生深刻了解到蜜蜂这种昆虫的特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使得多学科任课教师围绕某一主题同时推进知识教学,能够有效深化学生理解和记忆,使得更多学生沉浸在课堂氛围中思考与总结、探究与实践。

(二)立足学生基础规划与改进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跨学科教学立足学生基础规划和改进,利于不同学段学生深入研究和学习,有效强化学生语文基础与综合素质。那么,语文教师就要熟悉本班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生活范围、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等,精心选择学习主题和内容,组织、策划多样性的教学活动,使得语文教学过程更加精彩和多元。据小学生年龄,将语文跨学科教学实施分为低段、中段、高段三个阶段,认识到低段学生认知水平、语言能力积累不够的情况,因此可以结合具体形象思维,以直观的、具象动画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知识学习。低段教材插图以彩色为主,还配上童趣的故事、文本,形成了文字与图画相互呼应。那么,就可以围绕学生中心,以生活化、情境化教学为基础,借助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组织多元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沉浸在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互动中理解和研究。而授课对象为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高段学生,就可以多布置探究性、综合性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思维活跃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如,对班级内部的学生分层、分组,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得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互动探究、讨论交流、汇报总结等工作中。总之,立足学生基础规划和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使得多元学科知识得以贯穿始终,使得德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得以有效落实,能够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助力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三)创设情境引导思考与探究

跨学科整合教学实际上不追求知识点讲解、学习的面面俱到,更多是一种对于知识的深层次研究和讨论,因此也能够达到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综合素质的效果。以探究活动连接课堂内外、学科内容,使得多位任课教师共同参与主题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五个关键词》理论研究,我们得出语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结论,因此有必要创设生活情境引导教学,使得小学生基于自身生活经验思考与探究。当然,生活情境中也可以穿插答疑互动、问题活动,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够强化学生语文思维,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例如,《海上日出》一课教学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美术元素、道德与法治元素,使得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与作者情感的同时,掌握更多色彩和德育方面的内容。首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深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更能够激发学生情绪波动、情感体验,使得学生真正流畅文章语句。其次,基于文本勾勒出色彩、图像、画面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文章中的美好意境,使得学生能够总结出太阳位置、颜色与亮光的变化知识点。最后,提问学生文章内容与生活感受有何不同,让学生在反思知识点的同时画出海上日出的情景,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沉浸在课堂上获得愉悦、幸福的学习体验感。

(四)扩展教学资源跨学科教学

拓展学习资源是促进跨学科教学落到实处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构建跨学科的语文课堂,或者联动其他任课教师共同设计教学活动、教学任务,使得小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广泛获益。第一学段,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第二学段,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有目的、系统地研究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第三学段,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对语文知识进行记忆、模仿、创造,使得学生真正发挥出思维活跃的优势,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语文素养。可见,语文跨学科教学仅仅围绕教材内容实施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发挥出丰富教学内容、多元教学形式的优势,还必须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从理论过渡到实践方面,使得学生基于语文课堂学习收获更多。具体到实践操作方面,包括学生对于语言的表达、信息技术的利用、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实践等等,而这些都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值得我们继续探索与实践。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树立整合教材资源意识,使得每一模块的知识相互联动,使得多元学科知识得以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价值;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校外资源、互联网资源等等,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综合素质的同时,为学生带来更加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使得更多学生能够从中获益。扩展教学资源落实跨学科教学,基于丰富教学资源构建出良好教学模式、多元互动空间,助力小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实践,也能够在长期坚持下切实增强小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五)构建实践活动、实践平台

充分研读小学阶段的各学科教材,发现相关内容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学生能力与素质基础,因此实际教学中可以进行跨学科教学,以任务为载体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养。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外形与用途等等;创意设计并组织一个校园活动等等;购买一些产品并进行社会实践等等,都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可行策略,根据教学内容、学情构建实践平台、实践活动,还有待一线教育者继续探索与实践。

例如,布置一道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下观察绿豆是怎样发芽的,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这不仅仅是引导学生阅读绿豆、植物相关作品的契机,也是培养学生写作爱好、强化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助力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家长监管的情况下,让学生上传作业完成过程、作业情况至线上平台,不论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都是可行的,也能够培养小学生形成对于大自然、信息技术的热爱之情,使其在今后学习与生活中更多的用到相关知识点和学习工具。可见,这些直观的、生动的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天然的吸引力,随着学生认知不断提升和进步,语文跨学科整合教学自然也要趋于复杂化、探究性。

五、结束语

立足学科知识点探索融合路径,将有关联的知识串联到一起讲解,再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度活跃的思维,促进学生理解和思考、探究与实践,也能够强化学生知识记忆,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多组织综合研究、实践活动,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贡献力量研究和实践,最有效的就是组织小组合作探究、项目式教学活动,也能够提高语文跨学科整合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春娟.“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新通信,2021,23(24):148-149.

[2]吴娟,周建蓉,李梦,骈扬,黄云龙.数据驱动的小学语文句式测评工具研究——以三余阅读APP为依托[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12):103-109.

[3]林露.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21(35):55-56.

[4]陈荣美.汲传统文化之精髓,成语文教学之甘田——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亚太教育,2021(23):4-5.

[5]张会丽.巧用情境教学,提高教学成效——探析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亚太教育,2021(23):119-120.

[6]叶子.互联网背景下探究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课堂有效性——把诗词唱起来[J].中国新通信,2021,23(18):194-195.

[7]陈志刚.基于对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文化产业,2021(25):33-35.

[8]吴郑亚.基于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实践——以小学语文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1(21):73-76.

[9]刘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阅读链接板块的应用现状及效果提升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1):49-52.

[10]冯明全.优化教学语言  提高教学效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思考[J].教育观察,2021,10(23):120-122.

[11]张永梅.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改革思路研究[J].汉字文化,2021(08):44-45.

[12]殷煜毅.浅谈创新吟诵法教学对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的影响[J].文化产业,2021(02):165-166.

[13]杨灵巧.核心素养背景下师范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以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20(05):106-108.

[14]毛爱国.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42.

[15]金晓荣.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优化措施探析[J].才智,2020(18):22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