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教师发展规划的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工作背景,结合当前教师发展规划普遍适用的激励措施,尝试解构教师发展途径,构建可行的教师发展目标链和标准链,促进教师发展。
关键词: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改进;教师发展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
一、教师发展规划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产生影响的五个层面中,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为积极的因素,是诊断改进的重点。明确教师是教育目标的实践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的发展是实现提升学生质量的驱动力。教师自身的发展,对师德师风、教科研能力、管理指导能力、心理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对教师的双师素质,管理班级的方法水平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考核过程中,教师既是教练员,又是裁判员,甚至还是运动员。
二、教师发展规划中的现实情况
当前,直接引导教师发展规划的举措是职称评聘,它属于物质激励范畴。一般情况,我们将评审项目分为以下几类,各院校根据自身情况,分数和具体导向各有侧重。
(一)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年限、效果等。
(二)教学工作:完成教学工作量,专业课授课门数、教学材料准备情况等。
(三)科研工作:发表论文档次、数量;各级教学成果;各级科研课题;发明专利等。
(四)获奖:个人参加各级大赛获奖;指导学生各级各类大赛获奖;科研获奖等。
以职称评聘为导向的教师发展规划,在很大程度上明确了教师由初级晋升高一级的发展路线。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只有满足条件多的教师才能得到晋升的机会,要求教师全面发展。当这种发展规划偏离了教师的预期,教师的心理、精神会受到打击,教师从业的幸福感降低,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三、教师发展的诊改途径
(一)夯实“目标链”
“每所学校都要从一堂课,一张试卷,一篇论文,一门课程开始,构建起完整的、有效、规范的质量监控制度。”也就是将教师的工作“化整为零”。根据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的要求,专业课教师还需要担任几门课,几门课就构成了一个专业。对应职称评审项目,把工作细化,稳扎稳打。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有科研论文可写,课题可做,比赛可参加,可指导,整体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打造“标准链”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目标应该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标准是和该目标相契合。能否将目标实现,取决于标准的制定。一些先进的院校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中已经走在了前面,形成了可行的标准。在国家的教学成果奖、精品课、优质课、技能大赛中,制定的赛事规则,评分标准,也是可供参考借鉴的标准。
(三)执行“质量改进螺旋”
质量体系改进是以“8字型螺旋”理念使教师发展管理工作常态化、周期性地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8字型螺旋”是由静态和动态两个螺旋叠加而成。静螺旋指的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动螺旋指的是在质量生成过程中,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数据,及时发出预警和即时跟进调控、改进的过程,一般不涉及目标、标准的调整。
两个螺旋相交于“计划-组织-实施”环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互联互动、缺一不可。“8字型螺旋”既重视对“完成时”诊改,也重视对“进行时”诊改。其中,“完成时”诊改旨在引发知识创新,“进行时”诊改旨在实现实时调控。
(四)培养优良师德,调整心态。
现代教师教育的标准分为三个维度:知识、技能、品性。新标准用“品性”取代了原有的“态度”并成为新的一维。“品性”标准的提出,克服了传统教师教育表面上重视教师道德教育而忽视实际工作的缺点,“品性”强调把师德教育的理论标准与实践行为结合起来。教师教育品质主要包括学术品质、行政品质与服务品质。
教师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主力军,在提升教师质量的同时,需要面对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科研压力、教学压力。标准与目标不能达到要求时,职称评审不能顺利通过时,调整心态是必须面对的。
(五)动态的教师发展规划。
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具备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业岗位实践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教学建设与改革能力。现阶段又需要具备将课程思政、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融入课堂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改变是随时间、环境动态变化的,要结合“质量改进螺旋”不间断地进行诊断改进,循环递进,层层夯实,促进教师能力的持续提升。
总之,高职院校的教师发展规划,要立足“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方针,确立目标链和标准链,执行“质量改进螺旋”,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履行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
参考文献:
[1]李红.从教师视角看课程诊断与改进[J].职业技术,2020(7):57-60.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实践研究——以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NZJGH201902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