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1+X”证书背景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聂日红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44期
娄底楚怡职业学校 湖南 娄底 417099

摘要:在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对职业人才的要求在逐渐地提高,尤其是在1+x证书制度实施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各个学校广泛关注的问题了。在中等职业学校保育专业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保育知识,还需要让学生接触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使每个学生能够灵活地应对在后续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提高学生当前的保育能力,以此来满足中等职业学校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课程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1+X证书;中等职业学校;保育专业

在教育改革转型、1+X证书和生育率断崖式下跌影响下,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逐渐地提高。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地探索全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实现课证融合,校企合作,课证融通,强化教学模式和理念的科学创新,提高课程教育水平,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突出现代化的育人思路。

一、1+X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保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的落后

1.教师自身观念落后。一部分教师缺乏对国家职教政策和1+X证书内涵的深入性解读,不关注行业变化,不深入幼儿园实践,专业教师自身观念不能紧跟时代与实施俱进,仍然采取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只是按照教师所规定的框架来完成知识的学习,无法全方位地提高学生当前的专业发展水平。

2.教师育人观念落后。虽然一部分中职学校在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中融合了1+X的知识与职业技能,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较为多样,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能学好六项技能就可以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标准放在一边。这种片面的教育观念,让1+X人才培养无法落到实处,影响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理论和实践的不协调

1.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在1+X证书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科学培育,但是当前保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不协调的问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一方面课证融通需要费时费力,部分教师在职业惰性下选择沿用以前的教学,不能更新课堂内容,另一方面,专业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欠佳,职业经验不够,都导致专业课程以理论讲解为主,没有设置多样化的实际操作技能。再加上课程课时安排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的问题,学生接触实际操作机会少之又少,无法掌握保育的技能以及在保育时很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影响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无法支持学生就业需求和职业能力的有效发展。

2.校内外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学生实训需求。幼儿保育专业是个新生专业,学校要考虑各个专业的均衡发展,校内未能建设配套的母婴实训室,导致课堂教学后专业技能跟不上。校外实训基地有限,对学生需求不大,同时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存在质疑,尤其是实习单位教师不放心将幼儿交给学生们。这些因素,直接导致1+X技能的落地和学生技能水平的掌握。

二、1+X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保育专业教学的策略

(一)改变教学观念

在1+X背景下,为了使中等职业学校保育专业教学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需要加强对国家职教政策和1+X证书内涵的深入性解读之后,改革课堂教学理念,增加实践教学所占据的比例,使每个学生能够在实践学习中快速地把握课程中所蕴含的核心技能。同时,要关注行业发展,深入企业一线,关注行业发展变化,积累行业经验,强化职业技能。教师一定要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或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身示范。这样,教师才能满足课程教育中为学生融入有关职业技能方面的内容以及要求,扩宽课堂教学的容量。

例如:可以创设情境,将海姆立刻急救内容融入其中,丰富学生知识面,构建完整知识体系。之后教师对应实践场景,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中所掌握的知识融入到实践学习中进行高效率的探究,当出现问题时能够和教师开展良好的互动以及交流,以此来优化当前的教育模式,为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来搜索相应的教学视频,清晰地认识到工作岗位的特点,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当前的专业技能,以此来优化保育专业教学模式。

(二)建设实训基地

科学适用的实训基地是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当前的专业发展水平,为学生后续的就业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的条件。实训基地的缺失与不足,好比纸上谈兵,地面上学游泳一样。学校提供校内实训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结合就业场景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整,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使每个学生能够满足幼儿保育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全面地提高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有关婴幼儿疾病与预防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教育思维,让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实践,并且还需要设置层次性的实践任务,比如在初期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有关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以及非传染病的区别,在判断的过程中要进行生命体征的观察,快速发现其中的异常问题。在后续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把握婴幼儿常见疾病的特征以及流行过程之后,再确定对应的护理方法,使每个学生能够在实践学习中进行经验的总结,迅速地把握这部分的重点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班级中开展竞赛,看看哪个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练习任务。这样一来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发展,更加严谨地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课证融合,以证促学

组织学生参加“幼儿照护证”“保育员证”“育婴师证”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与考核,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自主学习动力,以证促学,以证促教,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保育专业是关系民生的重要专业,社会对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学校要加强对1+x教育理念的科学利用,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强化专业技能,丰富学生当前的技能体系,灵活的应对在后续工作岗位中很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叶晓鹂.基于“1+X”证书背景下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保育技能教学[J].现代职业教育,2021(34):98-9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