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探究
摘要:随着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持续推进,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高校应进一步提升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通过深度挖掘现阶段思政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提出全方位的改革与优化措施,以此提高学生的政治修养、道德品质、价值观念与人文素养,实现复合型优质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即通过分析思政课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进而从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进以及教师素养培训等角度提出优化思政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问题;路径
思政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所在。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求,高校必须承担起为国家输送高品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职责,进而探寻新颖、高效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此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育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政治素养、家国情怀与民族意识。
一、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还面临着较多问题,首先,高校的重视度层面,部分高校由于重视不足而导致对思政课出现认知错误的问题。一方面体现在未能意识到思政课对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因而对于课程规划、目标设计、教研任务等方面设置不足,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引领。另一方面体现在思政课程的规划设计缺乏系统性,未能根据学生的入学期、成长期、临近毕业期等时间段差异而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得思政课针对性不足,实际效用较低。其次,高校思政课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缺乏统一规划与联动性。在社会本位思想引导下,思政课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社会价值观,重在培养和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讲解宏观的政治理论等,使得思政课有着较强的说教性与空泛性,既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没有从社会中列举实际案例,更没有组织学生进行思政实践活动,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素养品格对课程教学效果也有直接影响。现阶段高校部分思政教师还存在数量不足、整体教学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而高校并未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使得教师的专业水准与职业素养未能持续提升。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问题优化路径
(一)深化认知三全育人理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必须坚持三全育人理念的理论指导。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其必须深化认识三全育人理念的本质与内涵,进而从根本上改变思政育人的思维与方式。
首先,应坚持“全员育人”思维。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发挥自身的思政育人功能,还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其他教师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中,通过构建大思政格局,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思政元素的接纳程度,也可以减轻思政教师自身的课程压力。对此,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思政培训活动”,针对学校辅导员、专业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提供思政教育培训课程,以此拓宽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其次,应坚持“全程育人”思路。思政课教师一要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功能,创建优质有趣的思政课活动,二要坚持常态化的思政育人原则,通过将思政课活动融入学生生活、学习、就业、竞赛等各个环节,以此保证思政教育跟踪学生度过完整大学。此外,还应坚持“全方位育人”方法,思政课教师可以进一步借助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活动、新媒体等途径进行宣传教育,实现思政教育活动的系统化构建。
(二)全面优化思政课程内容
在新时期环境下,思政课教师还应转变传统思政课程的内容要素,既要强化原有的政治与道德两大模块内容,又要进一步升级拓展,融入价值观、法制意识、安全意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确立政治教育作为思政课的基本方向。一要纠正政治认知,落实“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与“两个维护”教育。二要提高政治修养,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三要落实政治理论教育,让学生掌握党的执政理念、路线、纲领等基础理论。其次,要落实思想教育在思政课中的引导价值。一要树立正确三观导向,养成积极生活态度;二要提升学生辨识能力,拥有健康的网络生活。其三,要坚持道德教育在思政课中的时代价值,将社会公德教育、家庭伦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意识、爱国主义、婚恋观、消费观等内容融入课程。其四,要强调法治教育在思政课中的引导功能。教师可以开展普法大讲堂、法治建设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度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与本质。其五,要增添安全教育为思政课的补充内容。教师应针对网络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等建立专题教育模块,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最后,要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政课的必要内容。教师应掌握团体辅导、个体干预等心理辅导手段,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解决其心理障碍。
(三)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手段
针对传统思政课教学中方法手段单一无趣的问题,思政课教师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优化。首先,应推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与完善,并加强多元教学方法的融合。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电子白板创设视听情境,通过社会新闻、影视剧、综艺节目等视听影像资源的呈现效果,可以有效达成兴趣建设目的。其次,应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实践性,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思政实践活动,比如烈士陵园扫墓活动、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活动、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思政教育。其三,应充分发挥网络社交平台与教学平台的优势,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社交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网络专题课程,针对性强化学生的素养品质,比如红色革命文化教育专题课、红色家书专题课、工匠精神专题课等。此外,为确保思政教师能够具备落实上述多元教学手段的能力,高校还应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一要建立思政理论、教学方法、实践活动设计等专题培训课程,二要搭建网络培训平台,三要开展教师教学设计大赛,四要优化教师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以此督促教师不断完善职业发展目标,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课必须进行全面改革与优化,思政教师应通过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完善思政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手段等方式与途径,为学生打造高效、有趣、科学的思政育人体系,以此为社会培养综合素养优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韦继红.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性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7):41-43.
[2]张蕾.“新发展理念”下高校思政课问题审视与质量提升路径[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0(0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