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研究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将其作为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起点与落脚点,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发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建构与运用语言,将为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教育功能与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旨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提高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的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策略
我国古代诗歌的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而且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经典的诗句,这些诗句是我们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学科中的古代诗歌教学就是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代诗歌来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培养自身的文学兴趣。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加强对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研究,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文学素养。
一、中国古代诗歌的教育功能以及教学目标
(一)教育功能
古代诗歌属于广袤的文学作品的一种,它从现实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现实生活,古代诗人在历史长征中为后人留下了不计其数的优秀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的反映了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现实,有的抒发着作者的真情实感,他们都具有很高的思想性与文学性,有着其他体裁无法比拟的育人优势。
首先,审美教育功能。就古代诗歌而言,不管从它的内容还是形式上来看都具有极强的美感与审美情趣,学生慢慢地接受其心理与精神熏陶,在无形之中他们的审美水平将会出现很大程度的提升。从语言的层面来看,相较于古代散文与小说,古代诗歌最突出的语言特点就是极具音乐性。在诗歌中,常常会出现不同声调的字词,通过长短、强弱、高低等变化,读者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在朗读的过程中,读者无不在经受着美的洗礼,这能充分激发出来学生对古代诗歌诵读的热爱与喜欢。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将完全沉浸于抑扬顿挫的语调与感情变化中,有利于提高他们对中国语言文字的感悟力,对其进行美感的熏陶。
从古代诗人的角度出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很多时候都来源于丰富多变的自然风光以及社会生活,古代诗歌并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叠加在一起,而是通过巧妙编排文字将自然和社会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同时,不少古代诗人本身也是丹青妙手,在他们独特的描绘下各种如诗如画的情境才得以展现在不同读者面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王维”“杜甫”“李白”等。通过古代诗歌教学,让学生沉浸于如诗如画的诗歌美景中,有利于他们一边鉴赏画面美,一边感悟诗歌当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发现美和再现美的能力。
其次,思想情感教育功能。从宏观角度出发,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教育功能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自然、社会、个人:其一,自然层面:古代诗歌中有的传递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的表达着作者对田间美景的喜爱与向往,如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有的也向读者传递着伤春悲秋的愁绪,例如李煜的《相见欢》等等。其二,社会层面:我国古代诗歌当中有很多诗歌承载着诗人对祖国、社会现状与发展的思考,传达着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通过书写国破家亡背景下人民群众艰难困苦的生活,表达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描写作者相梦虽然破灭但是绝不愿低眉顺眼谄媚权贵的刚直之态,抒发了作者蔑视权贵的独特思想感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全方位鉴赏这些优秀的古代诗歌,有利于充分激发出来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其三,个人层面:在古代诗歌中,有的描写的是亲情、爱情,有的则描写的是个人在价值追求当中展现出来的所思所想所得。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接受者通过感知和反思古人价值追求与情感生活的轨迹与感悟,由此映照到自己身上。尤其对于学生来讲,通过鉴赏诗歌,他们的思想将获得进一步丰富与提升,有利于增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学生也能获得情感上的教育与陶冶。
(二)教学目标
首先,鉴赏语言和文字。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中,工具性在古代诗歌中直接的体现就是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能力。高中生需要精准抓住诗歌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并利用他们已有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分析,以此来培养良好的语言感知和理解能力。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真正化静为动,一方面展现出了两岸绿意盎然的结果,另一方面又能直观呈现出来春风吹拂下绿意逐渐生发的过程。
其次,了解手法和传统文化。其一,关于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高中生应该知道,动与静、实与虚、点与面的结合在诗歌中被广泛使用。他们还应该明白,中国人敏感而内敛,很少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多的是间接表达。在学习表现手法时,学生要对对比、衬托、用典等常用的手法有全面的了解并能有所侧重,准确判断。其二,文学文化常识。古代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诗歌文学和文化常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包括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古代的礼仪、习俗、乐器使用、民俗文化等等。在古代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他们强烈的文化与民族责任感,因为每个人的文学文化水平都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策略
(一)创新诵读形式,合理激趣,培养学生语言素养
在传统的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跟随自己的讲解理解古代诗歌,想要通过这种办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时候还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在学习古代诗歌时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创新诵读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
在诵读时,教师要注意采取多种不同的诵读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诵读,这是一种非常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教学方式。在进行合作诵读时,教师要把课本中出现过的重点句子和古诗词都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通过合作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学习《将进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首诗中经典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提高学生对古诗文课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静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朗读、分角色表演等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诗词中优美的词句和意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古诗文课上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并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中蕴含的意义和价值。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文字写一篇文章,让学生体会《孔雀东南飞并序》中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了学生对古代诗歌课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他们学会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来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学习《琵琶行并序》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分组扮演琵琶女和被贬谪的诗人自己,通过这种方式来理解诗歌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对古代诗歌课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课学习效果。
(二)图文结合教学,鼓励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素养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的内容比较多,而且很多诗句都需要学生抽象理解和掌握,很多学生有时无法将诗句的意思准确直观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这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图文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代诗歌。教师在进行图文结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描述诗句中的图片或者是文字,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思,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素养。
例如,在学习《锦瑟》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有关深青色大海倒映明月,鲛人泣泪成珠以及蓝田秀丽群山被温暖阳光照射,烟雾从中腾起的图片和文字。接着可以让学生观察“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个画面中出现了什么?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出诗歌中用到的四个典故的不同意境,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首诗,还可以帮助他们准确掌握作者想要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中所包含的意境和情感,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素养。例如,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借用“庄生梦蝶”“望帝春心”“沧海鲛泪”“蓝田日暖”这四个典故表达思想感情,在回答问题的问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分析理解能力将得到有效锻炼。
1.合理创设情境,把握诗心,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合理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古代诗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意蕴与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方式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印象与理解。
例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并序》这一叙事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借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影视片段《孔雀东南飞》,旨在将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主动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孔雀东南飞》的纯音乐,让学生跟随动听婉转的音乐进行诗词朗诵,一方面,活跃诗歌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在和谐优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与氛围美,还能深刻体会到本诗歌所描绘的“才貌双全的刘兰芝与庐江小吏焦仲卿的动人爱情故事”,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发展他们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再比如,在讲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辛弃疾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当时所处的环境,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辛弃疾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潜移默化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开展教学活动,以文化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代诗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还为了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开展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文化底蕴。比如,在学习《鹊桥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了解《鹊桥仙》中描写了哪些内容,如何表达诗人自己内心的情感以及对学生个人有哪些启发。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通过扮演主人公和其他角色来体会本诗歌中所描写的故事以及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中国古代诗歌中所蕴含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
再比如,《登高》主要抒发的是作者忧国时的深沉情思;《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寄托了作者苏轼壮志难酬与旷达洒脱的情感;《声声慢》则埋藏了作者李清照对国破家亡的孤独哀愁等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演讲、诵读等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并有效指引学生一边准备一边学习与之相关的更多优秀作品,或者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普及更多相关的文学典故与创作背景故事,采用文史结合的方式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高中语文古诗歌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与理念,在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的同时还应巧妙融入极具教育价值的内容,从而让学生一边鉴赏、学习诗歌,一边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着的丰富思想感情,这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舒青根.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古代诗歌选读教学价值[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6):90-94.
[2]张婧瑜.浅谈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古代诗歌教学[J].速读(上旬),2019(8):201.
[3]苏寅.落实核心素养,优化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效果[J].语文课内外,2020(2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