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摘要:责任意识是指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并愿意为之负责。在教育方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非常重要,它能够使学生更加自律、更加负责任,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就必须着重责任意识培养,夯实学生思想素质、提高学生思想境界,为其今后适应社会生活并创造价值提供有力支撑。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不足,并最终提出了几点有效建议,希望能够为一线教育者提供更多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责任意识;培养策略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
第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唯传授知识而缺少实践教育,但显然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强调学生真实参与和思想境界、实践能力等的提高。学生应该参与社区活动和公益事业,并在实践中学习道德与法治,才能够真正进步与成长。
第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缺少鲜活的案例分析,也就是说我们所构建的课堂趣味性、真实性等不足,难以带给学生良好的体验感和成就感。案例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并使他们更加明确社会行为的准则,值得深入研究与实践。
第三,学生缺少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索机会,同时又用考试评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甚至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显然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当然也必须从单一的教评价中挣脱出来,看到更加多元、灵活的教育评价方式。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关注时政热点,丰富教学素材
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需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而“依法履行义务”一课教学中,我们就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手段。首先,通过新闻媒体、政府机构网站等渠道了解最新的时政信息,并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相关的新闻。比如,依法履行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义务,可以查找一些“雾霾天气”“垃圾分类”的新政策,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保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其次,结合学校的日常管理规章制度,让学生了解学校规章制定的背景和目的,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并引导学生切身体验到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比如,让学生分析学校校规,探讨哪些规定涉及到学生的责任义务,以及如何依法履行这些义务,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掌握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此外,我们也可以邀请公安机关、法院等相关单位的专业人员来到课堂上,介绍具体的案例和工作经验,让学生了解到依法履行个体和公共责任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了解专业人员是如何通过履行职责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的。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哪些依法履行义务的情境,并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去应对这些情境,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中体验到责任和义务的重要性,进而在日常生活中依法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二)信息技术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公平正义的守护”一课教学中,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公正、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利用投影仪、电视等多媒体设备,将图片、视频等视觉资源进行呈现,增强学生视觉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比如,可以上知乎、百度文库等网站查找相关教学资料,或者利用微信、QQ等工具推送优质的案例资源供学生参考。这样一来,通过真实案例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正、公平、正义的概念内涵,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公正、公平、正义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这也是体现教师专业性的重要表现,教师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传递者,还应该具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联系学生生活,培养责任意识
联系生活元素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初中阶段,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实质上也可以采用类似方法,引领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公民基本权利”一课教学中,通过观察社会现象、新闻报道、个人经历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让学生在对生活的关注中理解自己的权利。接着,我们让学生分享个人的经历和与生活相关的事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具体案例,从而加深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基于此,仍然可以引入微课、视频选段等等,使得学生更容易把握知识核心,而在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下获得能力与素质的提高。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更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可以说,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和专业素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案,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此我们的教师才能够体现出人文关怀,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和经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与道德品质,树立学生法治意识、提高学生公民素养,培养学生形成爱国爱家、发展社会的责任感。因此在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围绕学生责任意识进行培养,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助力初中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初探[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2(9):13-15.
[2]柳爱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2022(16):23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