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课程思政”融入贵州小说融入师范生服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为例

曹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年期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摘要:在中国现代化教育体系发展之下,学生越来越重视综合素质素养与核心能力教育发展,所以老师的水平也需要得到提升,引入小说不仅能更好地提升师范生的阅读水平,更能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课程思政”的融入更重要的是要在教育推行的过程中,把贵州自身的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去,形成本土特色文化的教育体系,同时也是符合当下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教育行业的发展最根本的核心是我国文学的发展史,尤其是近几年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关于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教育体系不仅仅是继承传统,更重要的是推陈出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存在即是对传统文学的思考也是对当下时代需求的发展,本文主要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进行探索与实践的分析。

关键词:课程思政;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小说


贵州省高考实力在全国为第三梯队,能够发展的教育空间是非常大的,同时比起其他省份来说,发展贵州省教育体系也是非常具有优势的。贵州师范大学成立于1941年,其实从这所学校的历史来看,贵州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十分重视教育发展,尤其是我们常说的教育发展最根本的是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师范类学校的成立也就从根本上为贵州的教育体系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师资力量。如今的贵州还要把“课程思政”这一概念融入到中小学生教育当中,也是对贵州教育体系的一大改革和又一发展,当然在这个发展期间,师范生更应当了解“课程思政”融入贵州教育的意义与该如何提升自身能力,以此更好地服务于贵州的教育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讲述的就是五四前后发展至今的中国文学的历程和经验,这个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让师范生明白当下教育与师范生发展所需求的文学方面的知识。

一、“课程思政”融入教育的意义

(一)我国当下教育背景

由于经济与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开始由原先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原先的教育体系以及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像近两年的高考制度也不断在调整,比如很多个省份开始新高考的试水,当然也有一部分省份仍然采用自主命题、全国甲乙卷等等好几个不同的高考模式,其实这在无形之间也是一个比较和试错,但不管高考的模式改变成什么样子都好,其目的无非是在考察学生的能力以及各个省份师资力量的比拼。但在实际情况中有很大一部分现状是老师自身明白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教导学生,这也是当今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其实究其本质就是老师要不断地去学习,尤其是当老师还是一个师范生的时候,就应当就着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平台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与学识,所以中国教育现状或者是背景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进行摸索和试错。

(二)贵州教育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发展平台

贵州教育在当下的全国整体环境来说,需要发展的空间还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在这么广阔可以发展的空间,“课程思政”就能够得到很好试水与应用,尤其是可以运用到许多不同的学科。比如就像是贵州大学,早在2021年就已经申报想要把“课程思政”融入到四各学科当中,在一段时间的试点过后,都得到了许多老师的认可和赞许,也就是说“课程思政”融入到贵州教育体系当中与融入到师范生教育课程体系里面是有巨大的发展前景的。贵州省当地的一些知名教育专家曾对“课程思政”融入贵州这一教育现状进行了点评,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一名教授说到中国教育的整个发展史,认为“课程思政”融入教育体系中是对教育行业过去的回望以及对当下教育发展的思考和对教育行业未来的期望,更重要的是该教授就着这个话题引到了师范生,认为师范生作为教育体系的顶梁柱跟应该要对中国教育发展以及文学发展进行强化学习,因为文学的发展是对中国整个教育体系以及方向的基点。

(三)培养师范生对于我国教育作用

师范生作为教育体系当中的攻坚力量,对于教育发展来说是一个决定性的存在。按照当下教育行业发展来说,师范生之间的差距是很大不平衡的,像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这几个阶段,对于老师硬条件的需求差距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专科与本科之间的学识储备差距可以说得上是十分明显的。虽然说教育类学科所学的知识以及上课的方法差距不大,但是老师与老师之间的文学储备是不同的,所以不管老师所学的是哪个阶段教育方法,其根本都还是需要作为师范生或者是老师都需要通过其他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如今要把小说融入到师范生服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当中去的这一措施,是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到师范生的能力的,从而也是从根本上为教育体系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课程思政”融入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

(一)以时政为切入点,启发思政思维

时政的发展与当下行业都息息相关,尤其是“课程思政”融入贵州教育体系,时政的学习对于师范生来说就成为了一堂必须的课程。在“课程思政”的背后其实就是“以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发展本就是一条非常长远的道路,而且时政的变化也非常大,尤其是如今教育改革的一些政策。在这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中,讲述了不仅仅关于这本书里面所涉及到的文化变迁,还引入了在现当代文学之前的许多学派以及发展的历程,通过这本书能够发现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往往会伴随着时代政策政治的变迁发展。像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等等革命,都是通过对于文学的改变来推动当时国家政治的发展,所以这个课程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丰富师范生对于小说的又一认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师范生站在不同的教育角度审视中国教育的发展以及对于国家政策的思考。

(二)引入文学作品学习

中国文学的历程中不仅仅只有《中国现当代文学》来深刻反映中国文学的发展,所以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还应当引入其他的书籍来进行知识的补充学习。像本次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在讨论到中国现代文学的不同写作风格以及写作流派的时候,难免会说到不同作家互相的评价以及对作品的不同分析,所以引入其他的书籍也是帮助师范生以不同的角度以及情感来看待文学作品,也是能够在日后实践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或者是心态看待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而这也是通过课程来帮助师范生自身能力的提升。

(三)深入解读相关著作

好的作品是需要学习者不断进行阅读以及思考的,通过不同次数的阅读都会使得自己每次的感受都是截然不同的。解读著作是能够非常好的提升师范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而且思考能力也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中,短短课程的时间是不能够十分深刻理解的,需要通过比如说课后作业或者是课程中的充分时间讨论或者是思考,还有就是需要老师提出一些专业性以及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才能够有效的在这个课程上面学习到知识。解读一部著作仅凭一个人的思考是完全不足够的,需要搜集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之后才能够明白到为什么作家能够得到这样的结论。

三、影响“课程思政”融入贵州小说融入师范生课程体系因素

(一)师范生对于当下时政了解不深入

师范生要想很好的从事教育行业,了解时政的发展是必要的,因为政策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总体发展,像近几年中国的‘体育强国’‘双减’等政策的提出都影响到教育行业的发展。师范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成为老师的这样一个过渡身份,更应当要多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师范生会认为“课程思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反而要以学习的专业为主教授学生知识,因为这个时候的老师对培养学生价值观以及信仰信念的教育并没有那么的重视。最重要的一点是,师范生会普遍性认为“课程思政”只是一个形势教育或者是很普通的一个教学任务,所以这样错误的想法会使得学生很难学到“课程思政”融入课程体系中的意义与价值。

(二)师范生思维不够开阔

所谓的思维不够开阔其实跟师范生本身对“课程思政”的看法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师范生自身并不认同“课程思政”要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那么师范生也就不会用心学习,那么哪怕安排再多的“课程思政”在课程体系当中也不过是徒劳无功。另外一点就是上文我们提到过小说能够帮助师范生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还有就是能够帮助师范生提升文学思维以及阅读理解的能力。要是师范生本身的阅读量少以及知识面狭窄,在后面的专业学习当中也很难吸收到专业知识,所以小说融入到师范生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两者需要协同发展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当中,需要把“课程思政”与小说共同融入到教学体系当中去,帮助师范生树立教学根本意义,让师范生深刻了解到我国当下教育发展根本的需求。尤其是小说能够帮助师范生提升自身文学修养,以及阅读和写作方面专业的知识,在师范生课程学习当中需要把握好完善的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方法,才能够在帮助中小学实际教育教学当中更好地发挥出来。

四、“课程思政”和小说融入的实践情况

(一)补足了师范生教育教学的缺陷

当课程结束完之后,可以安排师范生以当节课所学的知识为主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不如以小说在语文学科当中的重要性或者是实用性等进行一个思考和分析,更重要的小说融入到教学体系当中究竟能带来一些什么有益的影响。比如像在学校教育的时候,能够把自身所学的阅读技巧以及写作技巧教授给学生,尤其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可以有效的把在课程里面所学的当下应用到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当中。而且传统的师范生会认为培养好学生的专业知识会更重要,这就是教育体系最大的问题之一,在师范生课程里面能够让师范生很好的认清楚“课程思政”融入当下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性。“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以让学生带领自己的学生一起做项目、搞课题或者是带领他们让他们多参加学科性的比赛,着重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深化了师范生的基础学识

在当下师范生培育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师思想以及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教育领域的分工也会越来越精细。举个例子,像贵州融入了“课程思政”这一举措、之后,就有许多学校开设了好几节思政课,招聘了许多该专业的思政老师以及配备了相关的基础设施,但是也会让许多专业课的老师认为思政教育只是思政老师的任务,与自己所教学的学科是没有关系的,就会使得许多其他教学岗位的老师只注重自己的学科对于学生其他范围的发展并不关心,这不仅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更是让自己的工作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开展“课程思政”是对当下师范生教学能力又一要求,尤其是在师范生课程学习当中,要思考自己该如何把所学的东西发挥到自己所工作的领域当中去。在师范生学习小说的过程当中也是提升了他们本身的基础学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三)有利于贵州教育体系的改革

当下的教育发展,无论是从贵州一个省份来看待或者是以全国的教育发展来看,教育体系都需要得到源源不断的新鲜力量以及不断地改革才能够保证教育体系的活性,而且如今的学生一代比一代所接受的东西要多,所以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都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受到影响,但是为了中国教育体系的总体发展都是不得不这样做的。尤其像如今中国教育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也要求学生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广泛,所以无论是从“课程思政”还是小说融入教育体系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师范生的素质。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待,中国的高考体系中,贵州省的教育水平以及是高考竞争力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贵州教育体系得到极大的提升,那么对于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将会是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五、结束语

总体来看,“课程思政”融入贵州小说融入师范生服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中国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成果,也是当下贵州教育所最需要的东西。“课程思政”融入贵州,更重要的是让贵州本土的文化要融入到教育当中去,才能够为了贵州日后的发展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小说对于师范生的发展也是长期有效的影响,是在基础上提高师范生的素质以及提高贵州师资力量的根本所在,所以,贵州教育体系的发展以及师范生培育的道路都是需要长期得到关注以及改善的。

参考文献:

[1]赵娟霞,王明浩.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J].商情,2019:251.

基金项目:1.2022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贵州小说融入师范生服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为例”(编号2022SJG012); 2.2022年度校级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贵州现代经典文学作品融入《写作》课程教学途径探析”(编号2022xjg030); 3.黔南州科技计划支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一流学科专项“20世纪贵州知识分子小说史”(编号2019XK03WC)

作者简介:曹源(1971-),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