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医者仁心与医学生的初心使命教育

黎永红 刘胜良 罗光强 张江华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3年25期
桂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 桂林 541199

摘要:医者仁心是中华医学人文精神的典型表达,根源于儒家的仁学思想。研究医者仁心的仁学根源,为医学生初心使命教育提供思想资源。引导医学生弘扬医者仁心、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中华医学人文精神,不忘初心,成为仁心医者。

关键词:医者仁心;大医精诚;医乃仁术;初心使命

当前,我们正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对医学生进行初心使命教育重于千钧。

一、医者仁心内涵

医者仁心是中华医学人文精神的典型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尊崇医者仁心。《太平广记》“杏林春暖”、《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悬壶济世”典故皆推崇医者精神。医者仁心是一种专业精神,即医者须备仁爱之心。医者仁心及其基本精神,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为行医之端。《千金方×论大医精诚》论述医者仁心、大医精诚,“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凡是高明的医生给人治病,必心神安定,无所欲求,对病人先有慈悲同情之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决心竭尽全力救助患者脱离苦痛。面对患者,医者首先是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即要求医者对患者要有大爱之心、悲悯之情、救苦之志,对患者无论富贵贫穷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一意救治患者,从而成为众生景仰的伟大医者——“苍生大医”。要成为“苍生大医”必须兼具精湛的医术和悬壶济世的情怀,即大医精诚。“大医”就是超乎常人、高尚伟大、令人景仰的医者。“精”也就是高明的医术,对技术精益求精,全面发展。“诚”也就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的精神。这是从医者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对中华医学精神的理论概括和思想升华,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大医精诚”“医者仁心”“悬壶济世”具有共同的内涵,为历代医者所尊崇,至今仍有时代价值。

二、医者仁心之仁学根源

《重刻本草纲目·序》言:“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医者首先要有仁爱之心,对患者要有恻隐之心,悲悯之情,竭诚服务患者,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医者仁心包括仁术和仁德,是“术”与“德”的统一体。医者用医者仁术体现医者仁德,医者又用其仁德救助患者,医者仁爱之心感染患者,向众人传递仁心,从而使患者恢复健康,使家庭和谐有孝慈,社会安定有秩序。怀仁爱之心的医者必有仁爱之德,怀仁爱之德的医者必能淬炼仁爱之术。仁爱、仁德、仁术铸造医者仁心。

“医乃仁术”即医学是一门施行仁道主义的术业,将儒家仁道思想与医学治病救人本质完美结合。医学救死扶伤本质要求医者必备仁爱之心,否则失其意义。儒家强调仁爱思想是医者从医的首要条件。《外科正宗》中言:“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儒家与医学有很亲近的关系。医理源于儒理,儒理指导医理,儒理与医理相结合而生儒医。因为医为仁术,故医者必备仁心。儒者贵“仁”。作为儒家伦理核心概念的“仁”也是医学伦理的核心概念。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序》中言:“岂止一方书而已乎?方之出,乃吾仁心之发见者也。”清代喻昌在《医门法律》中言:“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 “医乃仁术”是中华医学人文精神的典型表达。

历代医者尊崇“医者仁心”,铸就了中华医学人文精神,形成了中国传统医学道德。即:仁者爱人、仁者救人、普度众生的行医宗旨;淡泊名利、清洁廉直、两袖清风的道德品质;一视同仁、竭尽全力、救死扶伤的专业精神;尊重同道、谦和不矜、相互砥砺、互鉴互学的医疗作风;忠于患者、忠于医业、忠于职守的献身精神。中华医学人文精神奠基于中国传统医学道德基础之上,即:重德、行德、守德、积德、修德。重德:救死扶伤心所系,悬壶济世德为先。行德:面对面望闻问切,将心比心开方。守德:非图名图利,唯健康为重。积德:病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者积德行善。修德:普度众生,“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因此,医学生要弘扬中国古代医学道德传统。

三、基于医者仁心的医学生初心使命教育

医学生学习医者仁心精神,弘扬中华医学传统美德,救死扶伤,不忘初心,牢记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面对事关健康的医学职业,医者都要遵守誓言,慎终如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医学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鲜明特色,与患者性命攸关,奠定了幸福生活根基。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才能支撑起“救死扶伤”天职的重任,解除患者病痛,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因此,新时代医学生初心使命就是忠诚、守德、奉献和精益求精。一是忠诚于医学事业,忠诚于人民,绝不背弃医学事业,背叛人民。二是守德。遵守医学职业道德。三是奉献。这是从医学性质出发对医学生的职业要求,因为救死扶伤面临风险甚至牺牲,医者必备奉献、牺牲精神。四是精益求精。这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探索生命医学本质,攻克顽病、去除病痛,必须具备敢于探索,攀登技术高峰的科学精神和医学实践。

总之,在新长征路上,医学生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救死扶伤的天职,保护人民健康,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参考文献:

[1]潘大为.儒家医学伦理的建立:“医者仁心”与道德病人[J]中国哲学史,2017(2).

[2]鲁进.医乃仁术!中国古代医学伦理与中医思想的融合发展[J].中国中医药报,2021(10).

“湘江战役精神融入医学生‘积德行善、救死扶伤’初心与使命主题教育路径研究”、 “湘江战役精神融入医学生的初心与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新时代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医者仁心精神培育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疫情视域下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医者仁心精神培育机制研究”(21XKX03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黎永红,桂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医学伦理、思想政治教育、文明与社会现代化研究。

刘胜良,桂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

罗光强,桂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

张江华,桂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